1. 中国传统白酒(如高粱酒、米酒)
温度范围:蒸馏时甑内蒸汽温度通常控制在 85°C–95°C 之间。分阶段控制:头酒(初馏分):温度较低(约78°C-85°C),用于去除甲醇等低沸点杂质,通常单独收集(称为“酒头”)。中段酒(核心馏分):温度升至85°C-90°C,此时酒精浓度高且杂质较少,是优质酒的主要部分。尾酒(后馏分):温度接近100°C,含高沸点杂质(如杂醇油),需与中段酒分开。火候控制:采用“缓火蒸馏”或“文火慢馏”,避免温度骤升导致杂质过多。2. 西方蒸馏酒(如威士忌、伏特加)
两次蒸馏法:第一次蒸馏:温度约78°C-85°C,得到低酒精度液体(约20-30% ABV)。第二次蒸馏:精确控制温度去除头尾杂质,保留中间“心酒”(约60-70% ABV)。3. 温度控制的关键原理
酒精与水的沸点差异:酒精沸点78.3°C,水100°C,通过控温分离两者。风味物质提取:酯类、醛类等风味成分的沸点不同,温度影响酒体香气复杂度。4. 注意事项
设备影响:传统甑锅与现代化蒸馏器的控温方式不同,需结合设备调整。酒醅状态:发酵醅的松紧度、含水量会影响蒸汽通过性,间接影响温度分布。蒸酒的最佳温度并非单一数值,而是动态范围。核心在于通过分阶段控温(85°C-95°C为主)分离杂质并提取理想成分。实际操作需结合酒类、工艺及设备特性灵活调整,确保酒质纯净与风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