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假酒归公安哪个部门管

在城市的暗巷与乡村的作坊里,假酒如同一条吐着信子的毒蛇,随时可能咬向消费者的生命健康。面对这种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的犯罪行为,公安机关食品药品犯罪侦查部门挺身而出,成为斩断假酒黑色产业链的核心利刃。这支队伍手握法律权杖,肩扛技术盾牌,与市场监管、基层群众组成立体防线,织就了一张让假酒无处遁形的天罗地网。

食药***:舌尖安全的守门人

身着藏蓝制服的食药侦民警,是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像精准的“化学分析师”,穿梭于灌装车间与检测实验室之间,从刺鼻的酒精味中辨别勾兑痕迹,在杂乱的账本里追踪资金流向。2021年河北某地破获的特大假茅台案中,民警通过追踪物流单上0.5毫米的油墨差异,锁定了跨省制假窝点。这些守护者不仅需要刑事侦查技能,更要掌握酒类生产标准、商标防伪特征等专业知识,成为兼具“品酒师”嗅觉与“侦探”思维的复合型卫士。

假酒归公安哪个部门管-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法律重拳:刑法利剑出鞘

《刑法》第140条如同悬在造假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最高可判***。在浙江某案件中,犯罪分子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致人失明,***依据《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解释》,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顶格量刑。这把法律之剑还连接着《食品安全法》《商标法》等配套法规,形成从原料采购到终端销售的全链条打击体系。

智慧鉴毒:科技照亮暗角

实验室里的光谱仪正在无声述说真相。某地查获的“陈年窖藏”假酒,经同位素质谱检测,发现酒体中碳14含量与标注年份存在50年断层,这份检测报告成为定罪的关键证据。公安机关建立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移动方舱,能在20分钟内完成甲醇含量、重金属超标等17项指标筛查,让隐蔽在农舍中的制假窝点现出原形。区块链溯源技术更是给每瓶酒装上“电子身份证”,消费者扫码即可追溯酿造、流通全流程。

全民防线:每一杯酒都有千万双眼睛

菜市场李大妈发现常买散酒的小店突然改用不透明塑料桶,社区民警接到线索后顺藤摸瓜端掉勾兑作坊——这就是“朝阳群众”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生动演绎。公安机关开通的12331举报平台、微信“随手拍”小程序,构建起“云端哨所”。2023年重庆破获的网红果酒造假案,正是源于直播间观众发现产品批号与官网不符的集体举报。当每位消费者都成为“民间食安员”,假酒便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假酒归公安哪个部门管-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公安机关的食药侦部门既是冲锋在前的班,也是协调各方的指挥官。他们用实验室的数据说话,用法律条文丈量正义,更用科技之网捕捉每一个罪恶的阴影。当我们举杯畅饮时,正是这些藏蓝身影在黑暗中执着追猎,才让杯中之物涤荡着安全与醇香。而每个公民的警觉目光,都将汇成照亮食品安全的星河。

假酒归公安哪个部门管-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