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料问题
1. 糖分不足
原因:酒精由糖分发酵转化而来。若原料(如水果、谷物)含糖量低,或未额外添加糖,会导致产酒量不足。解决:使用糖度计(比重计)测量原料糖度,必要时添加蔗糖、蜂蜜等补充糖分。葡萄、苹果等水果需选择成熟度高、含糖量高的品种。二、发酵环节问题
2. 酵母活性不足
原因:酵母种类不适合(如使用低耐酒精酵母,发酵提前终止);酵母因高温(>35℃)或低温(<15℃)失活;未活化干酵母直接使用。解决:选择耐酒精的酿酒酵母(如葡萄酒酵母可耐受15%以上酒精度);控制发酵温度在20-30℃之间(不同酵母最佳温度不同);干酵母需用温水(30-35℃)活化10-15分钟后再使用。3. 发酵时间不足
原因:过早终止发酵,残留糖分未完全转化。解决:发酵持续至气泡停止、液体澄清(通常需1-4周);用比重计监测,当读数连续2天不变时发酵完成。4. 营养缺乏
原因:酵母需要氮、磷等营养盐,水果中可能缺乏(尤其是高糖低酸水果)。解决:添加专用酵母营养剂(如磷酸二铵),避免使用含硫的“营养片”。三、环境问题
5. 氧气过多
原因:发酵容器密封不严,导致:酒精挥发;需氧杂菌滋生,抑制酵母活性。解决:使用单向水封阀容器,排出CO₂的同时隔绝氧气;避免频繁开盖搅拌。6. 杂菌污染
原因:容器消毒不彻底,导致醋酸菌等消耗酒精。解决:发酵前用75%酒精或高温蒸汽消毒工具;发酵液初始阶段可添加少量亚硫酸盐(如葡萄酒用焦亚硫酸钾)。四、其他因素
7. 测量误差
原因:未使用专业工具(如酒精计、比重计),仅凭口感判断。解决:通过发酵前后的比重差计算酒精度:酒精度≈(初始比重
最终比重)×131(例:初始1.090→最终1.010,酒精度≈(1.090-1.010)×131≈10.5%vol)
8. 未进行蒸馏(针对白酒)
原因:发酵酒(如米酒)酒精度通常不超过20%,若想提高度数需蒸馏。解决:使用蒸馏器分离酒精与水分,可提纯至40-60%vol。五、操作建议
初次自酿:建议从简单配方开始(如苹果酒、糯米酒),严格消毒和控制温度。记录数据:记录糖度、温度、发酵时间等参数,便于排查问题。参考配方:按专业配方的糖、酵母比例操作,避免随意调整。通过以上调整,可有效提高自酿酒的酒精度。若仍有问题,建议咨询有经验的酿酒师或加入自酿社***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