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兑的酒和纯酿的酒在国家标准中的代码通常不同,主要原因在于生产工艺、原料和成分的差异导致分类标准不同。以下是具体分析:
1. 代码的定义
用户提到的“代码”一般指产品执行标准代号,即国家或行业对酒类产品的分类标识。在中国,不同工艺的酒类需遵循不同的国家标准(GB/T),代码直接反映其生产工艺和成分。
2. 勾兑酒与纯酿酒的区别
纯酿酒(纯粮固态发酵酒)工艺:以粮食(如高粱、小麦)为原料,通过固态发酵、蒸馏、陈酿制成,不添加食用酒精或非发酵物质。标准代码:白酒:GB/T 10781(如浓香型GB/T 10781.1,酱香型GB/T 26760)黄酒:GB/T 13662勾兑酒(液态法或固液法白酒)工艺:以食用酒精(可能由粮食或薯类发酵蒸馏)为基础,加入少量纯粮酒或香精调味调配而成。标准代码:液态法白酒(食用酒精为主):GB/T 20821固液法白酒(部分纯粮酒+食用酒精):GB/T 208223. 代码不同的原因
原料与工艺差异:纯酿酒完全依赖粮食发酵,而勾兑酒依赖食用酒精调配,工艺本质不同。品质与安全要求:国家标准通过代码区分两类酒,便于监管和消费者辨识。例如,纯粮酒需满足更严格的发酵和储存要求。标签规范: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企业必须标注产品执行标准,消费者可通过代码判断酒的类型。4. 例外情况
某些特殊工艺:如部分酒厂可能在纯粮酒基础上进行微量勾调(如不同年份基酒混合),仍属于纯粮酒范畴,沿用GB/T 10781代码。地方或行业标准:部分地方特色酒可能有独立标准,但总体上仍遵循“纯粮”与“非纯粮”的区分逻辑。总结
勾兑酒和纯酿酒的国家标准代码不同(如GB/T 20821/20822 vs. GB/T 10781),核心原因在于生产工艺和成分的根本差异。代码的区分既保障了市场监管,也帮助消费者通过标签快速识别产品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