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纯粮酒的度数为什么不一样

1. 原料与发酵效率

  • 粮食种类不同粮食(如高粱、大米、小麦)的淀粉含量和结构不同。例如,高粱的支链淀粉含量高,发酵时更易被转化为酒精,可能产出更高浓度的酒液。
  • 糖化能力:酒曲中的微生物(如霉菌、酵母)分解淀粉的效率不同,影响最终酒精产量。
  • 2. 发酵工艺

  • 发酵时间:长时间发酵可使微生物充分分解糖分,提高酒精度。例如,酱香型白酒的“多次发酵”工艺能积累更高酒精浓度。
  • 温度控制:高温发酵可能加速反应,但也可能抑制酵母活性,需平衡温度以优化产酒效率。
  • 3. 蒸馏技术

  • 分段取酒:蒸馏时不同阶段(如“头酒”“中段酒”“尾酒”)的酒精度不同。头酒(约70度以上)含较多挥发性物质,尾酒度数低,酒厂通过混合不同段位的酒液调整最终度数。
  • 蒸馏次数:多次蒸馏可提高酒精度(如部分清香型白酒需二次蒸馏)。
  • 4. 香型与传统工艺

  • 香型标准:不同香型有传统度数范围。例如:
  • 浓香型:常见52-60度;
  • 酱香型:多为53度左右;
  • 清香型:多为50-55度。
  • 老五甑法、地缸发酵等工艺:特定工艺对酒精生成和保留有不同影响。
  • 5. 市场需求与饮用场景

  • 口感需求:高度酒(如60度以上)风味浓烈,适合老酒客;低度酒(如38-42度)口感柔和,更受年轻群体欢迎。
  • 国际标准:出口酒可能调整度数以符合目标国家偏好(如日本烧酒多为25-35度)。
  • 6. 储存与勾调

  • 陈酿挥发:长期储存可能导致酒精轻微挥发,但装瓶前会通过勾调稳定度数。
  • 降度工艺:部分酒厂用纯净水或低度酒液稀释原酒,精确控制最终度数。
  • 7. 地理与法规因素

  • 地域习惯:如北方寒冷地区偏好高度酒御寒,南方可能倾向低度酒。
  • 国家标准:中国白酒按酒精度分为高度(≥40%vol)、低度(<40%vol),酒厂需符合生产许可范围。
  • 示例说明

  • 53度酱香酒:因酒精分子与水分子的缔合作用在此度数时最稳定,口感更醇和。
  • 52度浓香酒:传统工艺中多次发酵和分段取酒的平衡结果,兼具风味与适口性。
  • 综上,纯粮酒的度数差异是自然发酵规律、工艺传承、科学调配及市场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旨在满足多样化的饮用体验和文化需求。

    纯粮酒的度数为什么不一样-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