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香型品评实验报告范文

白酒香型品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白酒感官品评的基本方法与步骤,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综合判断白酒的香型特征。

2. 区分不同香型白酒的典型风格,如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兼香型等。

白酒香型品评实验报告范文-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理解理化分析与感官品评的互补性,验证仪器检测与感官评价的差异。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

1. 样品

  • 酱香型:茅台酒(贵州茅台)
  • 浓香型:五粮液(四川宜宾)
  • 清香型:汾酒(山西杏花村)
  • 米香型:桂林三花酒(广西桂林)
  • 兼香型:西凤酒(陕西凤翔)
  • 2. 仪器

    白酒香型品评实验报告范文-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品酒杯(郁金香型高脚杯,符合GB/T 33404-2016标准)
  • 漱口杯、恒温水浴设备(控制酒温20-25℃)
  • 记录纸、评分表。
  • 三、实验步骤

    1. 品评环境准备

  • 温度:20-25℃,湿度60%,无杂味干扰。
  • 2. 视觉检验

  • 观察内容:酒体透明度、色泽、悬浮物、沉淀物。
  • 方法:将酒倒入品酒杯,置于白色背景前观察。
  • 示例:酱香型酒微黄透明,浓香型清澈无沉淀。
  • 3. 嗅觉检验

  • 步骤
  • 1. 静置闻香:酒杯距鼻2-3厘米,轻嗅初始香气。

    2. 摇杯闻香:轻晃酒杯,释放挥发性香气成分。

    3. 辨识特征:

    白酒香型品评实验报告范文-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酱香型:酱香突出,带有焦糊香与陈香(如茅台)。
  • 浓香型:窖香浓郁,带有水果甜香(如五粮液)。
  • 清香型:乙酸乙酯为主,清新纯净(如汾酒)。
  • 4. 味觉检验

  • 方法:含酒4-10ml于口中,舌尖感受甜味,舌侧辨酸咸,舌根品苦涩,咽后回味。
  • 关键指标
  • 酱香型:醇厚绵长,微酸带焦香。
  • 米香型:蜜香清雅,入口柔绵(如桂林三花酒)。
  • 兼香型:多香融合,如西凤酒兼具清香与酱香特征。
  • 5. 综合风格评价

  • 结合色、香、味,判断是否符合各香型典型风格,记录异杂味(如糠味、霉味)。
  •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感官评分表(示例)

    | 香型 | 色泽(10分) | 香气(25分) | 口感(50分) | 风格(15分) | 总分 |

    ||--|--|--|--||

    | 酱香型茅台 | 9 | 24 | 48 | 14 | 95 |

    | 浓香型五粮液 | 10 | 23 | 47 | 13 | 93 |

    | 清香型汾酒 | 10 | 22 | 45 | 14 | 91 |

    2. 典型问题记录

  • 劣质酒特征
  • 色泽异常:如发褐(容器污染)、白色沉淀(硅酸盐析出)。
  • 气味异常:酸败味(发酵失控)、杂醇油味(蒸馏不净)。
  • 五、讨论

    1. 感官与仪器的互补性

  • 气相色谱可检测1/10万g的微量成分,但感官可感知1/100万g的阈值差异。
  • 如清香型酒降度后,仪器检测到酯类挥发减少,感官上表现为香气寡淡。
  • 2. 香型风格的关键物质

  • 酱香型:吡嗪类、呋喃类化合物;浓香型:己酸乙酯;清香型:乙酸乙酯。
  • 六、结论

    1. 感官品评可快速鉴别白酒香型,但需结合理化分析确保卫生指标(如甲醇、重金属)达标。

    2. 不同香型的风格由特定风味物质协同作用形成,品评需注重整体协调性。

    参考文献

    1. 白酒品评实验方法(GB/T 33404-2016)

    2. 各香型白酒风味特征解析(网页2、网页10)

    3. 感官与仪器检测对比研究(网页1、网页4)

    备注:实验报告需根据实际样品和评分标准调整,建议参考《白酒工业术语》(GB/T 15109-2021)完善术语表述。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