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絮状物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1. 低温导致的酯类析出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白酒中的高级脂肪酸乙酯(如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在低温环境下(通常低于10℃)溶解度下降,从而析出形成白色絮状物或针状结晶。这种现象在冬季或冰镇时尤为明显,且属于可逆性浑浊,当温度回升或酒体恢复常温时,絮状物会重新溶解,酒体恢复透明。国家浓香型白酒标准(GB/10781.1-2006)也明确允许在低温下出现此类现象。

2. 纯粮酿造与酒精勾兑的差异

纯粮食酒因富含多种酯类物质(呈香成分),低温时易析出絮状物;而酒精勾兑酒由于缺乏这些酯类,即使低温也不会产生絮状物。絮状物的存在可作为区分粮食酒与酒精酒的一个辅助标志。

白酒絮状物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香型与原料的影响

不同香型白酒因原料和工艺差异,絮状物形成概率不同:

  • 米香型、特香型(以大米为主原料)最易出现;
  • 酱香型、浓香型次之;
  • 清香型、凤香型等较少出现。
  • 4. 降度处理与水质问题

  • 加水降度:酒精度低于45%时,酯类物质溶解度降低,析出絮状物。
  • 水质硬度过高:若降度用水中含钙、镁等金属离子,会与酒中有机酸结合生成沉淀。
  • 5. 勾调与生产过程中的杂质

  • 香料或添加剂不纯:劣质香精或过量添加调味物质可能导致不可逆沉淀。
  • 设备污染:使用铝罐、铁质管道等不当容器,金属离子与酒体反应形成沉淀。
  • 6. 储存条件异常

  • 长期低温或温度骤变:加速酯类析出。
  • 微生物污染:若酒体受杂菌污染,可能生成不可逆的絮状物或浑浊物。
  • 7. 酒体自然老熟

    老酒中的酯类物质随年份增加逐渐聚合,可能出现絮状沉淀,但通常对品质无负面影响。

    总结与鉴别

  • 可逆性絮状物(遇温溶解)多为粮食酒的自然现象,无害且常见于低温环境。
  • 不可逆浑浊可能源于水质问题、杂质污染或酒体变质,需谨慎饮用。
  • 高端白酒(如茅台、五粮液)通常通过冷冻过滤、活性炭吸附等技术去除絮状物,确保酒体清澈。

    白酒絮状物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白酒絮状物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