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蒸馏类古法酒(发酵酒)
典型酒精度:8%-20% vol
1. 黄酒(中国):麦曲发酵糯米/粳米,酒精度14%-20%。越陈年风味越醇厚,如绍兴女儿红。
2. 清酒(日本):米麴发酵精米,通过"平行复发酵"技术(同时糖化与发酵),典型度数15%-18%。
3. 葡萄酒(地中海):自然发酵葡萄汁,古代因未添加商业酵母,酒精度多在10%-13%之间,低于现代葡萄酒。
4. 啤酒(古代两河流域):早期啤酒未添加酒花,采用自然发酵,酒精度约2-3%,古埃及壁画显示用麦秆吸饮以过滤杂质。
二、蒸馏类古法酒
典型酒精度:40%-65% vol
1. 中国白酒:固态发酵配合甑桶蒸馏,元代《饮膳正要》记载的"阿剌吉酒"即为早期蒸馏酒。酱香型白酒需经九次蒸煮、八次发酵,基酒度数可达68%vol,勾调后降至53%vol。
2. 威士忌(苏格兰):泥煤烘干麦芽产生独特烟熏味,铜质壶式蒸馏器二次蒸馏,新酒酒精度约70%,橡木桶陈年后稀释装瓶。
3. 龙舌兰酒(墨西哥):阿兹特克时期的"普尔克酒"本为发酵酒,西班牙殖民后引入蒸馏技术,制成40%左右的蒸馏酒。
三、特殊工艺酒类
1. 冰酒(加拿大/德国):利用-8℃冰冻葡萄浓缩糖分,发酵后酒精度可达12%且残糖量高,虽为现代技术,但继承传统晚收工艺。
2. 马奶酒(游牧民族):马奶中乳糖转化率低,传统发酵后酒精度仅2-3%,需经冷冻浓缩(托尔苏克法)提至12%。
四、历史技术影响
1. 蒸馏技术:考古发现印度河流域公元前3000年已有原始蒸馏器,但大规模应用在中国始于元代(14世纪),欧洲12世纪通过***传入蒸馏术。
2. 酒精度检测:古代缺乏酒精计,酿酒师通过"酒花"(表面泡沫)形态和燃烧测试判断酒精度,如《天工开物》记载的"以醇为美"。
总结而言,古法酿酒中非蒸馏酒的酒精度受限于酵母耐酒精能力(通常18%为极限),而蒸馏技术突破了这一限制,使酒精度大幅提升。现代古法传承酒厂(如泸州老窖1573国宝窖池群)仍遵循传统工艺,但通过精密仪器控制品质,兼具传统风味与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