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型分类的起源与勾兑的关系
中国白酒的香型分类始于勾兑技术的规范化。1965年,茅台在技术会议上发表《我们是如何勾酒的》,首次系统阐述勾兑对风味的影响,推动了香型的科学划分。传统勾兑指将不同轮次、年份或风格的基酒调配融合,以平衡口感、突出特色,并非简单添加香精或酒精。
2. 勾兑在香型形成中的作用
3. 勾兑的两种定义与误区
4. 新国标对勾兑的规范
根据2022年新国标,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能称为“白酒”:
符合标准的香型白酒勾兑仅指基酒调配,而非添加剂勾兑。
5. 香型与勾兑的辩证关系
香型差异主要由原料、发酵工艺(如窖池类型、曲种)决定,勾兑则是将这些差异化的基酒优化组合,形成统一风格。例如:
香型白酒的风味核心源于自然发酵,勾兑是标准化和品质提升的必要手段。符合国标的香型白酒勾兑属于传统工艺,而非“酒精勾兑”。消费者可通过产品标准号(如GB/T 26760为酱香型纯粮酒)和配料表(无食用酒精、香精)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