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固态大米酒一般加多少稻壳?

在固态大米酒的酿造过程中,稻壳的主要作用是作为疏松剂,改善发酵料的透气性,防止结块。其添加量通常根据以下因素综合确定:

常规添加比例范围

  • 基础建议:稻壳添加量一般为大米干重的15%-20%(即每100公斤大米添加15-20公斤稻壳)。
  • 浮动范围:实际操作中可能在10%-30%之间调整,具体需结合工艺需求和环境条件。
  • 关键影响因素

    1. 稻壳预处理

    固态大米酒一般加多少稻壳?-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需先清蒸30分钟以上,去除木质杂味和杂质,避免影响酒体风味。未经处理的稻壳可能导致酒质粗糙。
  • 2. 发酵环境控制

  • 高湿度环境:可适当增加至20%-25%,增强透气性,防止水分过多导致酸败。
  • 低温发酵(如冬季):可略减至12%-15%,避免过度疏松导致升温过慢。
  • 3. 设备与工艺差异

  • 地缸/陶缸发酵:透气性较好,通常用15%-18%稻壳。
  • 不锈钢桶发酵:透气性较差,可增至18%-22%。
  • 配糟工艺(如续糟发酵):新粮中稻壳比例可降至10%-15%,因旧糟已含疏松结构。
  • 4. 大米品种特性

    固态大米酒一般加多少稻壳?-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粳米(短粒米):粘性较高,建议18%-22%稻壳。
  • 籼米(长粒米):粘性较低,可减至12%-16%。
  • 操作建议

  • 初酿测试:首次建议从15%开始,观察发酵24小时后的升温情况:
  • 若升温缓慢(<1℃/小时),可补加2%-3%稻壳;
  • 若升温过快(>2℃/小时),需检查稻壳是否过量或搅拌不均。
  • 分层添加法:将稻壳分两次加入,初蒸前加10%,翻拌时再加剩余部分,确保分布均匀。
  • 替代方案:可用谷壳、高粱壳部分替代(不超过总量1/3),但需注意不同壳类的吸水性差异。
  • 注意事项

  • 过量添加(>30%)会导致酒体带有明显糠味,且出酒率下降;
  • 稻壳粉碎度应控制,建议保持80%以上稻壳为完整片状,避免粉末过多影响透气;
  • 配糟工艺中,旧糟与新粮比通常为1:3,此时稻壳总量应按新粮计算,避免重复添加。
  • 实际生产中,建议通过小规模试验确定最佳比例,记录发酵升温曲线和出酒率,逐步优化。例如,某酒厂使用20%稻壳时,发酵周期为28天,出酒率达42%(57°白酒),而减至15%时周期延长至35天,但酒体醇厚度提升明显。需根据产品定位平衡效率与品质。

    固态大米酒一般加多少稻壳?-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