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风险点解析
1. 生产许可违规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条,食品生产需取得SC认证(食品生产许可证),家庭作坊式生产难以达到10万级洁净车间等硬件标准。自酿酒易因菌落总数、甲醇含量超标被认定为不符合GB 2758-2012发酵酒卫生标准。2. 经营资质缺失
未办理营业执照及食品经营许可证(主体业态需含散装食品销售),违反《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第二条。3. 标签标识违法
自酿酒普遍缺失产品名称、配料表、酒精度、生产日期等强制标识,违反GB 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4. 税务违规风险
未进行税务登记及申报,可能触发《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的滞纳金处罚(每日万分之五)。二、行政处罚应对策略
1. 证据复核
要求执法机关出示现场检查笔录、抽样检测报告(重点核查抽样基数是否符合GB 5491规定)。核实检测机构是否具有CMA认证,检测方法是否符合GB/T 15038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2. 申辩要点
主张首次违法且未造成实际危害(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提供原料采购凭证证明未使用工业酒精等非食品原料。如销售额度较低,可争取将处罚依据从《食品安全法》第122条(货值金额倍数罚)转为第125条(情节较轻可处5万以下罚款)。三、合规转型路径
1. 生产端改造
建设独立发酵车间(建议50㎡以上),配置不锈钢发酵罐、自动灌装线。委托具有CNAS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全项型式检验(重点关注、塑化剂指标)。2. 资质申请流程
向县级市场监管部门提交SC申请,准备工艺流程图、设备布局图等文件。办理小作坊登记证(部分地区允许),但需注意销售范围通常限定在本市辖区。3. 合规销售模式
采用预包装形式销售,最小包装单位建议≥100ml。入驻电商平台需额外提供质检报告、生产许可扫描件等资质文件。四、典型案例参考
2022年浙江某果酒作坊被罚案中,当事人通过以下措施将罚款从8万降至2万:
15日内补办小作坊登记证建立原料进货台账(保留供货商许可证复印件)加贴符合规范的标签标识提交20名消费者的食用后无不良反应证明建议立即停止销售行为,7个工作日内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提交整改方案,同时可寻求食品安全管理员(建议具有酿酒工程师职称)的专业指导。涉及行政处罚复议的,注意60日内向本级或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