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酒(发酵酒)
特点:以谷物(糯米、黍米等)为原料,通过酒曲(麦曲、米曲等)糖化和发酵,不经蒸馏直接压榨取酒,酒精度较低(10%-20%)。工艺分类:淋饭法:如绍兴黄酒,米饭蒸熟后淋水降温,加入酒曲发酵。摊饭法:蒸熟的米饭摊凉后直接发酵,代表为绍兴“元红酒”。喂饭法:分批次添加原料,延长发酵时间,提升风味复杂度。代表酒类:绍兴花雕酒、女儿红、福建红曲酒、即墨老酒。2. 白酒(蒸馏酒)
特点:以高粱、小麦、大米等谷物为原料,经酒曲糖化发酵后蒸馏取酒,酒精度高(40%-60%),工艺复杂,香型多样。核心工艺分类:大曲酒:以大麦、小麦或豌豆制曲,发酵时间长(如茅台酱香型需多次发酵蒸馏)。小曲酒:以米粉或米糠制小曲,发酵温度较低,代表如桂林三花酒。麸曲酒:以麸皮制曲,成本低、周期短,多用于普通白酒。香型代表:酱香型(茅台):高温制曲、多次发酵、陶坛陈贮。浓香型(五粮液、泸州老窖):泥窖固态发酵,突出己酸乙酯香气。清香型(汾酒):地缸发酵,口感清爽。3. 米酒(低度发酵酒)
特点:以糯米或大米为原料,经酒曲糖化后短时间发酵,酒精度低(<15%),口感甜润。工艺类型:甜酒酿:半固态发酵,保留部分米粒,直接食用或饮用。老米酒:如湖北孝感米酒,发酵时间较长,风味更醇厚。代表:客家娘酒、江南甜米酒。4. 果酒与花酒
果酒:水果自然发酵或加曲发酵,如葡萄酒(中国古称“蒲萄酒”)、杨梅酒、荔枝酒。花酒:以花卉浸泡或发酵,如桂花酒、菊花酒(历史记载可追溯至汉代)。5. 药酒(滋补酒)
工艺:将药材、动物性原料(如蛇、鹿茸)浸泡于白酒或黄酒中,或参与发酵过程。代表:鸿茅药酒、人参酒、三鞭酒。6. 少数民族特色酒
青稞酒(藏族、蒙古族):青稞为原料,大曲或小曲发酵后蒸馏,酒体清冽。马奶酒(蒙古族):马奶天然发酵,酒精度低,略带酸味。咂酒(苗族、羌族):玉米、高粱等原料发酵后以竹管吸饮。椰子酒(海南黎族):椰子汁自然发酵而成。传统工艺核心要素
1. 酒曲:分麦曲、米曲、小曲等,是糖化的关键,决定酒的风味。
2. 发酵方式:
固态发酵(白酒主流):原料呈固态,微生物反应更复杂。液态发酵(部分米酒):原料与水混合,发酵速度快。3. 蒸馏技术:采用“天锅”或甑桶蒸馏,分离酒精并浓缩香气。
4. 陈贮:陶坛、木桶贮存,促进酒体老熟(如茅台需窖藏3年以上)。
文化意义
酿酒与节庆、祭祀紧密相关,如春节饮屠苏酒、重阳节饮菊花酒。工艺传承中蕴含“天人合一”思想,依赖自然环境(如茅台镇微生物群)和手工经验。这些工艺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构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体系,部分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