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自制酒销售违规案例

一、常见违规案例类型

1. 无证经营

  • 案例:张某在家中酿造果酒,通过微信朋友圈销售,未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 法律后果:违反《食品安全法》第35条,可能面临5万-10万元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 2. 标签信息缺失

    自制酒销售违规案例-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案例:李某自酿米酒使用简易塑料瓶包装,未标注生产日期、成分表和警示语。
  • 法律后果:依据《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可被责令下架并处罚款。
  • 3. 卫生条件不达标

  • 案例:王某家庭作坊生产环境脏乱,酒液中检测出超标微生物。
  • 法律后果: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第34条,可能被吊销许可证并承担刑事责任。
  • 4. 虚假宣传

  • 案例:某微商宣称自酿药酒可"治疗风湿、抗癌",但无相关资质和科学依据。
  • 法律后果:违反《广告法》第17条,最高可处广告费用10倍罚款。
  • 5. 偷税漏税

    自制酒销售违规案例-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案例:陈某通过现金交易销售自酿啤酒,三年未申报销售收入80万元。
  • 法律后果:涉嫌逃税罪,金额超10万且占比超10%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 二、特殊风险领域

  • 传统自酿酒文化冲突:部分地区少数民族自酿习俗需与《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协调
  • 跨境销售:某跨境电商平台因销售无中文标签的自酿梅酒被海关查处
  • 赠饮变相销售:餐厅以"免费品尝"名义兜售自酿白酒被认定违规经营
  • 三、合规建议

    1. 办理双证:《食品生产许可证》+《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证》

    2. 建立标准化生产流程,通过SC认证

    3. 产品送检备案,符合GB2758发酵酒卫生标准

    自制酒销售违规案例-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 电商销售需公示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

    5. 购买产品责任险,降低经营风险

    四、典型处罚案例

    2022年浙江某果酒作坊因以下问题被查处:

  • 无证经营2年
  • 违规添加甜味剂
  • 伪造生产日期
  • 处罚结果:

  • 没收设备及原料
  • 罚款28万元
  • 负责人被列入食品行业黑名单
  • 建议:个人自酿酒应严格限于家庭自用,如需商业化必须建立合规生产体系。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小微酿酒企业有专项扶持政策,可申请技术指导。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