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兼香型执行标准

在中国白酒的浩瀚星空中,有一类酒宛如"双面艺术家",既带着浓香的馥郁,又藏着酱香的深邃,这便是兼香型白酒。为了让这位"跨界***"的品质与身份有章可循,国家颁布《GB/T 23547-2021 酱香、浓香兼香型白酒》标准,如同为它量身定制的"基因密码本",既守护传统工艺的灵魂,又为创新划定科学边界。

一、定义:双重性格的诞生

兼香型白酒的诞生,源于中国酿酒人对风味的极致探索。执行标准将其定义为"同一酒体中,浓香与酱香特征协调共存"的独特品类。不同于单一香型的纯粹,它像一位精通琴棋书画的全才,既能在舌尖绽放浓香的甘冽,又在喉间沉淀酱香的醇厚。标准中明确要求,两种香型特征需自然融合,避免简单勾调的"拼接感",这背后是对微生物群落共生技术的严苛要求。

白酒兼香型执行标准-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工艺:微生物的协奏曲

执行标准将工艺细化为"多粮共酵、泥窖续糟、固态发酵"三大核心。以湖北白云边为例,其"前浓后酱"工艺犹如交响乐指挥:前段在泥窖中培养己酸菌营造浓香,后段转至石窖促进耐高温酵母生成酱香物质。标准规定发酵周期必须达到90天以上,让140余种微生物在时间魔法中完成风味转化,这种"双舞台发酵"模式,被业内誉为"中国白酒工艺的混血革命"。

三、感官:舌尖上的平衡术

标准为兼香型白酒绘制了精准的感官地图:色泽需如琥珀透光,香气需呈现"浓酱三七分"的黄金比例,入口时浓香的甜润与酱香的焦糊需在0.3秒内完成接力。专业品评时,会使用"风味"检测是否出现断层感。有趣的是,标准允许3%的个性偏差——这既是对地域微生态的尊重,也让玉泉酒的"浓头酱尾"与口子窖的"馥郁绵长"各展风华。

四、理化:数字背后的秘密

在看似枯燥的数据中,藏着品质的密码。标准规定总酸需控制在1.5-3.0g/L,这个区间恰能平衡浓香的爽净与酱香的厚重。己酸乙酯与酱香特征物质的比例被限定在2:1至5:1之间,如同给两种香型系上"安全带"。最精妙的是酒精度设定在40.1%-53%vol之间,这个黄金区间既能承载风味分子的舒展,又不至破坏香气的层次美学。

白酒兼香型执行标准-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五、价值:标准的产业革命

执行标准不仅是技术规范,更是行业洗牌的催化剂。它终结了早期"浓香基酒+酱香调味酒"的粗放勾兑时代,倒逼酒企建立专属菌种库。据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标准实施后,兼香型白酒市场均价提升23%,消费者复购率增长41%。更深远的是,它为白酒国际化提供"风味翻译词典",让国际评酒师能通过标准参数理解中国白酒的复杂美学。

白酒兼香型执行标准,既是中国酿酒智慧的"保鲜膜",也是产业升级的"导航仪"。它用科学参数为传统工艺筑起护城河,又用开放包容的态度鼓励风味创新。当消费者举杯品味时,不仅是在享受两种香型的交响,更是在见证一场关于中国白酒的微观革命——在这里,标准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让千年技艺永葆活力的生命密码。

白酒兼香型执行标准-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