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土法制酒曲的方法

土法制酒曲是一种传统工艺,主要用于家庭或小规模酿酒。以下是基本的制作方法,但需注意卫生条件和温度控制,否则可能影响酒曲质量:

材料准备

  • 主料:大米、小麦或麸皮(根据酿酒类型选择,如米酒多用大米,白酒多用小麦)
  • 曲种:旧酒曲粉(作为菌种来源)或自然环境中采集的微生物(需经验)
  • 辅料:草药(如辣蓼草、桂树叶等,部分地区用于辅助发酵
  • 工具:蒸锅、竹筛、干净纱布、陶罐或木盒
  • 制作步骤

    1. 原料处理

  • 浸泡:将大米或小麦浸泡12-24小时至软化。
  • 蒸煮:蒸熟原料至半熟(约80%熟度),保留一定淀粉结构。
  • 摊凉:摊开晾至35-40℃(手感微温不烫)。
  • 2. 接种曲种

  • 传统方法:将旧酒曲碾碎成粉,按1:10比例与新蒸熟的原料混合。
  • 自然接种:将原料铺在竹筛上,覆盖纱布,放置通风处1-2天,利用空气中微生物(需经验,成功率较低)。
  • 3. 成型培养

  • 搓丸:将混合曲种的原料搓成核桃大小的圆球或压成饼状。
  • 发酵环境
  • 将曲块放入铺有稻草或芭蕉叶的陶罐/木盒中,覆盖纱布或树叶。
  • 保持温度25-30℃,湿度70%-80%(可用棉被保温)。
  • 每天翻动一次,避免温度过高导致杂菌滋生。
  • 4. 干燥保存

  • 发酵完成:3-7天后,曲块表面长出白色或淡黄色菌丝,散发酒香味。
  • 晾晒:阴干或低温晒干(避免暴晒破坏菌种活性)。
  • 储存:密封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潮。
  • 注意事项

    1. 卫生要求:所有工具需高温蒸煮或用酒精消毒,避免杂菌污染。

    土法制酒曲的方法-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 温度控制:过高易滋生有害霉菌,过低会导致发酵不足。

    3. 曲种选择:初次制作建议使用可靠来源的旧曲粉,成功率更高。

    4. 失败判断:若出现黑色、绿色霉斑或酸臭味,需丢弃重做。

    土法制酒曲的方法-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土法酒曲的局限性

  • 菌种单一性差:天然接种可能含多种微生物,成酒风味独特但稳定性较低。
  • 效率较低:相比工业化生产的纯种酒曲,发酵时间较长,出酒率波动大。
  • 若追求稳定性,建议购买商品酒曲;土法更适合有经验者或作为文化传承实践。

    土法制酒曲的方法-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