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评价术语

一、外观评价

1. 色泽描述

  • 无色透明:优质白酒典型特征,无杂质悬浮。
  • 微黄/琥珀色:陈年老酒常见,如酱香型白酒经长期贮存氧化形成。
  • 浑浊:可能因杂质或低温析出高级脂肪酸酯(需区分正常与异常情况)。
  • 2. 流动性

    白酒评价术语-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挂杯:酒液沿杯壁缓慢流下形成的痕迹,与酒精度和酯类含量相关,但非绝对质量指标。
  • 酒线绵长:倒酒时酒液成细长线状不断裂,体现酒体老熟度。
  • 二、香气评价

    1. 主体香型

  • 酱香(茅台为代表):焦糊香、烘焙香复合气息。
  • 浓香(五粮液为代表):窖泥与粮糟融合的窖香。
  • 清香(汾酒为代表):乙酸乙酯主导的果香与净爽感。
  • 米香/豉香:地域香型,如桂林三花酒的蜜香、玉冰烧的油脂香。
  • 2. 香气层次

  • 前香/头香:初闻时的挥发性香气,如花果香。
  • 体香:中段香气,体现工艺特征(如曲香、糟香)。
  • 底香:持久性香气,如陈年老酒的檀木香。
  • 3. 缺陷气味

    白酒评价术语-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邪杂味:原料或发酵异常导致的霉味、糠味。
  • 水味:酒体寡淡,可能因勾调不当或贮存时间不足。
  • 三、口感评价

    1. 酒体结构

  • 绵柔(洋河典型):入口柔和无***,如丝绸般顺滑。
  • 爆口:高酒精度或醛类物质过量导致的辛辣感。
  • 醇厚:甘油、酸酯比例协调带来的饱满感,区别于“单薄”。
  • 2. 风味特征

  • 回甘:咽下后舌根泛甜,优质酒体标志。
  • 酸涩平衡:乙酸与乳酸适度,过酸可能为发酵过度。
  • 苦味处理:优质酒苦感短暂(如酱酒焦苦),持久苦味属工艺缺陷。
  • 3. 酒体协调性

    白酒评价术语-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层次感:香、味过渡自然,如浓香酒的“前浓中清后酱”。
  • 骨架感:酸度支撑酒体结构,避免“软塌”。
  • 四、余味评价

    1. 持久度

  • 余香绕喉:咽下后口腔持续留香(酱酒可达数分钟)。
  • 空杯香:杯中残留香气类型(如茅台空杯酱香明显)。
  • 2. 余味质量

  • 干净利落:无杂味残留,清香型典型特征。
  • 尾苦/尾酸:后段不协调,可能因勾调比例失衡。
  • 五、综合评价术语

  • 典型性:是否符合该香型的风格标准(如茅台酱香VS郎酒酱香)。
  • 陈酿感:老熟程度,通过酯化反应产生的“老酒味”。
  • 勾调水平:基酒与调味酒融合度,顶级产品“无痕勾调”。
  • 风格缺陷:如浓香酒出现酱香特征可能属工艺偏差。
  • 专业品评工具参考

  • 酒度计:检测酒精度误差(国标允许±1%vol)。
  • 气相色谱仪:分析酯类、酸类等微量成分比例。
  • 感官盲评:排除品牌干扰,专注酒体本身表现。
  • 注意事项:品评需控制温度(20-25℃为宜)、使用郁金香杯,并避免饮食***性食物干扰味觉。专业品酒师需经过数年训练以建立感官数据库,普通消费者可重点关注“协调性”与“愉悦度”两大核心指标。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