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的风味轮

白酒风味轮是一套科学化、标准化的感官评价体系,通过将复杂的香气、口感和风格特征具象化,帮助消费者和从业者更精准地描述与理解白酒的感官特性。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一、发展背景与标准化进程

1. 行业标准的确立

白酒的风味轮-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016年国家发布《白酒感官品评术语》等国标(GB/T 33405-2016等),首次将“窖香”“果香”等传统描述纳入标准,标志着白酒感官评价从经验转向科学。2025年《白酒质量通则》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引入“风味轮”,推动国际化表达,解决“玄学化”术语的传播困境。

2. 科学化需求驱动

传统“色、香、味、格”评分法(1979年沿用至今)主观性强,依赖品酒师经验,而风味轮通过细化描述词库,结合化学分析(如GC-MS)和统计学方法(如主成分分析),实现客观评价。

白酒的风味轮-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风味轮的结构与分类

1. 层级化框架

  • 香气:分为原料香(如高粱香、曲香)、发酵香(如果香、窖香)、陈酿香(如陈香、油脂香)。
  • 口味:鲜、咸、苦、酸、甜,对应不同化合物(如乳酸、多元醇)。
  • 口感:柔和度、丰满度、谐调度、纯净度、持久度,衍生出“辛辣/醇和”“浓厚/寡淡”等评语。
  • 异嗅味:如盐菜味(硫化物过量)、馊味(发酵异常)等,用于识别工艺缺陷。
  • 2. 应用案例

  • 酱香型白酒:***酒通过40种香气、4种口味、5种口感分类,区分不同产品风格,如“酱香+坚果香”与“陈香+陈曲香”的差异。
  • 九江双蒸:推出十大维度风味轮(如醒酒快、触感丝滑),结合理化指标实现品质稳定性。
  • 三、科学构建与验证

    1. 描述词库建立

    白酒的风味轮-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基于国标术语与品酒师经验初筛词汇,如“焦糖香”“坚果香”,并通过盲测与贡献度(M值)量化筛选。

    2. 感官与化学关联

    例如,前香由乙酸乙酯(花果香)主导,后香由乳酸(焦糖香)构成;酸味源于有机酸,甜味来自甘油等多元醇。

    四、应用价值与行业影响

    1. 消费者教育

    提供闻香(酒杯倾斜30°)、尝味(停留3-5秒)等技巧,降低品鉴门槛。

    2. 品质分级与创新

    通过量化评分区分优级酒(如仁怀酱香)与低端酒,指导勾调工艺调整(如增强焦糖香迎合年轻市场)。

    3. 国际化推动

    风味轮将“酱香”“浓香”转化为全球通识的粮谷香、果香等描述,助力白酒出海。例如,威士忌风味轮仅8类32种香型,而白酒的13种香气维度更丰富。

    五、未来展望

    随着风味物质组学与人工智能结合,动态化、个性化的风味轮可能成为趋势,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偏好,优化产品设计。企业内控标准(如九江双蒸)与国标协同,将加速行业从经验生产向科学酿造转型。

    总结而言,白酒风味轮不仅是感官科学的突破,更是连接传统工艺与现代消费的桥梁,其发展将深刻影响白酒的品质表达与国际竞争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