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经营资质
1. 营业执照
必须办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需明确包含“酒类生产”或相关类别。2. 食品生产许可证
根据《食品安全法》,酒类生产需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SC认证),由市场监管部门审批。小规模作坊可能适用《食品小作坊登记管理办法》,需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申请登记。3. 酒类生产许可(部分类别)
蒸馏酒(如白酒)等高风险品类可能需额外审批,部分地区要求专项许可。二、生产规范与标准
1. 生产环境与设备
符合《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包括场地卫生、设备清洁、防污染措施等。2. 原料与工艺
原料需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禁止使用非食用物质或变质材料。生产工艺需遵守国家标准(如GB/T 26761-2011《小曲固态法白酒》等)。3. 添加剂与标识
食品添加剂使用需符合《GB 2760-2014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产品标签需标注名称、原料、酒精度、生产日期、SC许可证号等信息,禁止虚假宣传。三、质量与安全监管
1. 产品检验
成品需定期送检,符合《发酵酒及其配制酒》(GB 2758-2012)等标准,取得合格报告。2. 追溯与召回
建立产品追溯体系,发现问题时需主动召回并报告监管部门。四、环保要求
1. 排污许可
酿酒废水、废渣处理需达标,可能需办理《排污许可证》。2. 环境影响评价
规模化生产需进行环评审批,小作坊需符合地方环保规定。五、税务与流通管理
1. 税务登记
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白酒税率20%+0.5元/斤)等。2. 流通许可
销售环节需办理《酒类流通备案登记》(部分地区已取消),批发需《酒类批发许可证》。六、禁止性规定
严禁无证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或工业酒精勾兑。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包装需标注“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警示语。七、地方性政策差异
部分地区对传统工艺(如自酿米酒)有简化审批流程,但需符合食品安全底线。如云南、贵州等地对小型酒坊可能有专项扶持或更严格监管。建议步骤
1. 咨询当地市场监管、环保部门,明确具体审批流程。
2. 按标准建设生产场所,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3. 定期参加食品安全培训,确保合规经营。
建议创业者提前全面规划,避免因资质或环保问题导致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