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碎沙酒的酿造工艺

碎沙酒是中国传统酱香型白酒的一种,与“坤沙酒”同属大曲酱香工艺的分支,但生产工艺和原料处理方式有所不同。以下是碎沙酒酿造工艺的详细解析:

一、核心工艺特点

1. 原料处理

碎沙酒的酿造工艺-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使用 粉碎后的高粱(非完整颗粒),破碎率通常在80%以上,破坏淀粉结构以加快发酵速度。
  • 原料选择:贵州本地红缨子高粱为主,因其耐蒸煮、支链淀粉含量高。
  • 2. 工艺简化

  • 发酵周期短(约2-3个月),生产周期1-2年,远低于坤沙酒的4-5年。
  • 发酵次数减少(一般3-4次),出酒率更高(约40-50%),但风味物质积累较少。
  • 二、酿造工艺流程

    1. 高温制曲

  • 小麦粉碎后加入曲母(菌种),在60-65℃高温下培养,形成酱香风味前体物质。
  • 2. 润粮与蒸煮

    碎沙酒的酿造工艺-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破碎高粱用热水润粮,高温蒸煮至熟透,便于后续糖化。
  • 3. 摊凉拌曲

  • 蒸熟的高粱摊凉至30℃左右,按比例加入大曲粉(约10-15%),混合均匀。
  • 4. 堆积发酵

  • 酒醅堆积成梯形,通过自然接种微生物进行有氧发酵(约48小时),温度升至45-50℃。
  • 5. 入窖发酵

    碎沙酒的酿造工艺-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转入石窖或泥窖,密封进行无氧发酵(约30天),产酒同时生成酯类、酸类等风味物质。
  • 6. 蒸馏取酒

  • 采用“清蒸续渣”工艺,分段摘取酒体,头酒(高沸点物质)和尾酒(杂醇油)单独处理。
  • 7. 陈酿勾调

  • 基酒陶坛贮存1年以上,通过勾调平衡口感,弥补风味层次不足的缺陷。
  • 三、与坤沙酒的关键差异

    | 对比项 | 碎沙酒 | 坤沙酒 |

    ||--|--|

    | 原料形态 | 高粱破碎(≥80%) | 整粒高粱(破损率≤20%) |

    | 发酵周期 | 2-3个月(总周期1-2年) | 8次发酵(总周期4-5年) |

    | 出酒率 | 40-50% | 20-30% |

    | 风味特点 | 酱香明显,口感清爽,层次较单一 | 酱香突出,醇厚复杂,空杯留香久 |

    | 成本与定位 | 中端大众市场 | 高端市场 |

    四、品质与市场现状

  • 优势:生产成本低、周期短,适合规模化生产,满足大众消费需求。
  • 局限:因发酵不彻底,酒体醇厚度和香气持久性弱于坤沙酒,部分酒厂通过勾调工艺弥补。
  • 消费提示:市场上存在以碎沙酒冒充坤沙酒的现象,可通过 空杯留香时间(碎沙酒≤12小时,坤沙酒≥24小时)辅助鉴别。
  • 碎沙酒作为酱香白酒的重要品类,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同时平衡了生产效率,是消费者体验酱香风味的入门选择。如需更复杂细腻的口感,建议优先选择坤沙工艺产品。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