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评判白酒好坏的标准有哪些

评判白酒好坏的标准涉及感官评价、理化指标及传统经验等多个维度,以下是综合国家标准、行业实践及专家经验总结的主要标准:

一、感官评价标准(核心评判依据)

1. 色泽与透明度

评判白酒好坏的标准有哪些-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优质标准:无色透明或微黄(如酱香型白酒),无悬浮物、沉淀物。冬季低温下允许短暂沉淀,加热后消失为正常。
  • 观察方法:以白色背景为参照,倾斜酒杯观察酒液流动状态及挂杯效果,挂杯细腻且滑落缓慢者更佳。
  • 2. 香气

  • 香型特征:不同香型有独特香气,如浓香型窖香浓郁,酱香型焦糊香与花果香协调,清香型以乙酸乙酯为主。
  • 层次与持久性:香气应丰富且层次分明,无刺鼻杂味(如霉味、焦糊味)。空杯留香时间越长品质越高,优质酱酒空杯香可持续数小时。
  • 3. 口感与风味

  • 入口体验:优质酒入口柔顺,酒体醇厚、绵甜,无明显***感;劣质酒可能呈现辛辣、苦涩或寡淡。
  • 协调性:酸、甜、苦、咸等味觉平衡,无单一味道突兀。例如,酱香酒要求“酸甜适口,后味净爽”。
  • 回味与持久度:咽下后回甘明显,余味悠长,喉咙无烧灼感。专家总结“一等酒一条线”即指酒液从入口至胃部连贯流畅。
  • 4. 风格与整体表现

    评判白酒好坏的标准有哪些-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综合色、香、味的一致性,判断是否符合所属香型的典型风格。例如,茅台酒需具备“酱香突出、回味悠长”的典型特征。
  • 二、理化指标标准(科学检测依据)

    1. 基础指标

  • 酒精度:标注值与实测值误差需在±1%vol以内。
  • 总酸与总酯:总酸含量影响口感柔和度,总酯决定香气复杂度。不同香型有具体范围,如浓香型总酯≥2.5g/L。
  • 2. 安全与卫生指标

  • 甲醇:谷类原料酒≤0.04g/100mL,薯类原料酒≤0.12g/100mL,超标可致中毒。
  • 杂醇油:≤0.20g/100mL(以异丁醇与异戊醇计),过量易引发头痛。
  • 重金属(如铅):≤1mg/L,长期摄入危害健康。
  • 3. 风味物质阈值

    评判白酒好坏的标准有哪些-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国家标准(如GB/T 33406-2016)规定风味物质(如己酸乙酯)的阈值测定方法,确保酒体风味协调。
  • 三、传统经验与行业标准

    1. 品评方法

  • 对比品鉴法:如“三杯法”辨别差异,或“顺位法”排序质量。
  • 记分制:按色(10分)、香(25分)、味(50分)、风格(15分)综合评分,满分100分。
  • 2. 专家经验总结

  • 辛海庭提出四等级标准:“一等酒一条线,二等酒可下咽,三等酒满口辣,四等酒冲上头”。
  • 酒体强度与细腻度:粳高粱酒需体现清冽挺拔感,糯高粱酒则追求绵柔细腻。
  • 四、其他辅助评判维度

    1. 包装与标签规范

  • 需清晰标注生产日期、原料、执行标准(如GB/T 26760-2011酱香型)等,避免假冒。
  • 2. 存储与陈酿效果

  • 优质白酒陈年后酸酯比例变化协调,口感更醇厚。例如,总酯随储存时间下降,总酸上升。
  • 白酒的评判需结合感官体验、科学检测与行业经验。消费者可通过观察酒体、闻香品味初步判断,而专业机构则依赖理化指标与标准流程(如GB/T 33404-2016感官品评导则)。选购时建议优先选择符合国家标准且感官协调的产品,并注意区分纯粮酿造与勾兑酒的差异。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