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香型白酒(如泸州老窖、五粮液等)是中国白酒的典型代表,其工艺以“泥窖固态发酵、续糟配料、混蒸混烧”为核心,具有“窖香浓郁、绵甜甘冽、香味协调”的特点。以下是其典型工艺流程及关键环节:
一、原料处理
1. 原料选择
主料:高粱(占60%以上)为主,辅以大米、糯米、小麦、玉米(多粮组合)。辅料:稻壳(需清蒸去杂)。2. 粉碎与润粮
高粱粉碎为4-6瓣,其他谷物粉碎更细,利于糊化。加水润粮(水温60-80℃),使原料吸水膨胀,便于后续蒸煮。二、制曲工艺
1. 大曲制作
原料:小麦为主,部分加入大麦、豌豆。工艺:小麦粉碎→加水拌料→踩曲(压制成砖块状)→入房培菌→翻曲→控温发酵(最高温度58-62℃)→干燥储存(3-6个月)。特点:中高温曲(55-60℃),兼具酱香和清香风格,产酯能力高。三、窖池与窖泥
1. 泥窖结构
窖池为长方形,深2-3米,窖壁和窖底覆盖窖泥。窖泥:以黄泥为基础,加入老窖泥、酒糟、黄水等富集微生物(梭菌、己酸菌等),形成“老窖”特有菌群。2. 窖泥维护
定期用黄水、尾酒泼窖,补充营养,维持微生物活性。四、发酵工艺
1. 续糟配料
采用“万年糟”工艺:每次发酵后保留1/4-1/3酒糟(称“母糟”),与新粮、辅料混合入窖。分层投粮:不同窖层微生物分布不同,分层取糟保证风味稳定。2. 入窖发酵
粮糟比:1:4-5(新粮与母糟比例)。温度控制:入窖温度18-25℃,发酵升温至35-40℃,发酵期60-90天。关键反应:己酸菌代谢生成己酸乙酯(浓香主体香),酵母产酒精,酯化反应形成复合香气。1. 混蒸混烧
酒糟与原料混合装甑,蒸汽蒸馏同时完成蒸粮和提酒。蒸馏时间:25-40分钟,分段摘酒(头酒、中段、尾酒)。2. 量质摘酒
头酒(酒精度75%vol以上):含醛类、甲醇高,单独接取。中段酒(60-70%vol):酯香浓郁,作为优质基酒。尾酒:酸类物质多,用于回窖或勾调。六、储存与勾调
1. 陶坛陈酿
基酒分级储存于陶坛,时间1-3年,促进分子缔合与老熟。2. 勾调技术
以“窖池等级”和“酒体风格”为基础,调配不同轮次、层次的基酒。加入老酒(5年以上)提升醇厚感,微量调味酒(如陈味、曲香)修饰风味。七、工艺特点
1. 泥窖生香:窖泥中己酸菌、丁酸菌代谢形成“窖底香”。
2. 混蒸续糟:粮香与酒醅香融合,提高原料利用率。
3. 分层蒸馏:上层酒清爽,中层醇厚,下层窖香突出,分级使用。
关键品质指标
| 成分 | 含量范围(mg/L) | 风味贡献 |
|-|||
| 己酸乙酯 | 1500-3000 | 窖香主体 |
| 乙酸乙酯 | 800-1500 | 果香、清新感 |
| 丁酸乙酯 | 100-300 | 窖底香、陈香 |
| 乳酸乙酯 | 2000-4000 | 绵甜、协调感 |
通过以上工艺,浓香型白酒实现了“窖香、粮香、曲香、陈香”的复合香气,成为中国白酒中产量最大、消费群体最广的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