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浓香型白酒制造工艺有哪些特点

浓香型白酒(以泸州老窖、五粮液等为代表)的制造工艺具有以下核心特点,这些工艺共同塑造了其“窖香浓郁、绵甜甘冽”的独特风格:

1. 以泥窖为核心的发酵环境

  • 老窖池:使用泥窖(黄泥黏土筑成),窖龄越长,窖泥中富集的己酸菌、丁酸菌等微生物群落越丰富,是生成浓香型主体风味物质(如己酸乙酯)的关键。
  • 窖泥养护:定期用酒糟浸液、黄水等“养窖”,维持窖泥微生物活性。
  • 2. 续糟配料工艺

  • 循环投料:发酵后的酒糟(母糟)保留一部分与新粮、曲粉混合再次入窖发酵,形成“万年糟”。这种工艺利于风味物质累积和微生物驯化。
  • 混蒸混烧:蒸粮与蒸酒同时进行,新粮的淀粉与母糟中的香味成分协同作用,提升酒体醇厚度。
  • 3. 中高温大曲制曲

  • 制曲温度:曲坯培养温度在50-60℃(介于酱香型高温曲和清香型低温曲之间),产酯类微生物较多。
  • 复合菌群:曲药中含酵母、霉菌和细菌,促进发酵过程中的产香代谢。
  • 4. 多粮或单粮配方

  • 多粮型:如五粮液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配比,增加酒体层次感。
  • 单粮型:泸州老窖以高粱为主,突出纯粮香气。
  • 5. 分层蒸馏与分级贮存

  • 分层取酒:窖池上、中、下层的酒醅因微生物分布差异,蒸馏出的酒风味不同(上层偏清,下层浓香),需分级摘取。
  • 陈酿调配:基酒按质量分级贮存(通常1-3年),勾调时注重不同层次酒体的协调性。
  • 6. 发酵周期适中

  • 周期:通常为45-90天,短于酱香型(约8轮次/年),但长于清香型(约28天),平衡生产效率与风味形成。
  • 工艺对比亮点

    | 特点 | 浓香型 | 酱香型(对比) | 清香型(对比) |

    浓香型白酒制造工艺有哪些特点-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 窖池 | 泥窖 | 石窖 | 地缸 |

    | 发酵周期 | 45-90天 | 8个月(多轮次) | 28天左右 |

    浓香型白酒制造工艺有哪些特点-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制曲温度 | 中高温(50-60℃) | 高温(60-65℃) | 低温(40-50℃) |

    | 典型风味 | 己酸乙酯为主 | 酱香、酚类物质 | 乙酸乙酯为主 |

    浓香型白酒的工艺核心在于老窖池微生物的世代传承续糟发酵的循环体系,通过泥窖、中高温曲、混蒸混烧等关键技术,形成复杂而协调的“窖香”特征。其工艺兼具传统经验与微生物生态的科学内涵,是中国白酒酿造智慧的典型代表。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