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的执行标准GB/T 18356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 贵州茅台酒》国家标准。该标准明确了茅台酒的生产工艺、原料要求、地理区域、质量指标等关键内容,是确保茅台酒独特品质和地理标志保护的重要依据。
标准版本与核心内容:
1. 现行版本:GB/T 18356-2015(替代了之前的GB/T 18356-2007)。
2. 地理区域保护:
茅台酒必须在中国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特定地域范围内生产,核心产区位于赤水河畔,受独特气候、微生物环境和水质影响。原料高粱(红缨子糯高粱)和小麦也需产自该区域。3. 原料与工艺要求:
原料:采用本地优质糯高粱(支链淀粉含量高),破碎率≤20%;小麦需符合特定标准。生产工艺:遵循传统“12987”工艺(1年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基酒需陶坛贮存3年以上,勾调后陈酿1年方可出厂。4. 质量指标:
感官要求:无色或微黄透明,酱香突出,醇厚丰满,空杯留香持久。理化指标:酒精度53%vol±1%,总酯≥2.0g/L,总酸0.5-3.0g/L,固形物≤0.7g/L等。食品安全:甲醇≤0.4g/L,铅≤0.5mg/L,塑化剂等污染物严格***。5. 检验与标识:
出厂前需按标准进行感官、理化和卫生指标检测,合格产品方可标注“贵州茅台酒”及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注意事项:
真伪鉴别:正品茅台酒包装上会标注执行标准GB/T 18356,结合防伪标识(如瓶口芯片、物流码等)可辅助验证。非茅台镇产品:其他地区生产的酱香酒即使工艺相似,也不得使用“贵州茅台酒”名称,需执行其他标准(如GB/T 26760)。该标准从产地到工艺全方位规范了茅台酒的品质,是其高端定位和稀缺性的技术保障。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检测方法或历史版本差异,可查阅标准全文或咨询专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