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酒(中国传统蒸馏酒)的制作工艺因原料和地域不同有所差异,但基本流程遵循固态发酵和蒸馏原理。以下是典型工艺流程及详解:
一、原料选择与处理
1. 原料种类
常见原料:高粱(主流)、大米、糯米、玉米、小麦等,高粱因淀粉含量高、单宁适中为优质选择。
2. 预处理
粉碎:高粱需破壳成4-6瓣,增大蒸煮接触面积(部分工艺整粒发酵)。浸泡:温水浸泡8-12小时,使颗粒吸水膨胀,缩短蒸煮时间。蒸煮:常压或高压蒸煮至“熟而不黏、内无生心”,淀粉充分糊化,便于后续糖化。二、糖化(淀粉转化为糖)
1. 摊凉
蒸熟原料摊开冷却至25-30°C(避免高温杀死酒曲微生物)。
2. 加曲
酒曲类型:小曲(米曲,含根霉、酵母)或大曲(麦曲,多菌种复合)。用曲量:通常为原料的0.5-1.5%,依曲种调整。拌曲:均匀混合酒曲与原料,确保微生物分布均匀。3. 糖化培养
温度控制:28-32°C,堆积或入缸静置24-48小时。糖化标志:原料表面出现白色菌丝,散发甜香,醅料微粘。三、发酵(糖转化为酒精)
1. 入窖/入缸
糖化后物料转入发酵容器(陶缸、泥窖),压实密封。固态发酵:不加水,依靠原料本身水分(含水量约60%)。2. 控温发酵
温度阶段:前缓:初始24-48小时,升温至30-35°C,酵母活跃产酒精。中挺:维持高温3-5天,酯化反应生成风味物质。后缓落:温度逐渐下降,发酵进入尾声,总时长15-30天(依工艺而异)。3. 发酵终点判断
酒醅松散,有浓郁酒香,酸味适中,无霉变或刺鼻异味。四、蒸馏(提取酒精及香气成分)
1. 装甑
酒醅松散均匀装入蒸馏甑桶,遵循“轻撒匀铺”原则,避免蒸汽短路。2. 蒸馏过程
分段取酒:头酒:初馏液(约5-10%),含甲醇、醛类等低沸点物质,需截取(掐头)。中段酒:酒精度60-70%vol,酯香浓郁,为优质基酒主体。尾酒:酒精度低于50%vol,含高级醇、酸类,单独收集(去尾)用于复蒸。3. 火候控制
大火追尾:初期大火快速出酒,后期小火收尾,提高出酒率。五、陈酿与勾调
1. 老熟陈酿
新酒需陶坛储存1-3年,通过氧化、酯化反应柔化辛辣感,提升醇香。2. 勾兑调味
按风味需求调配不同批次、年份基酒,或添加调味酒平衡口感。六、关键工艺要点
1. 温度控制
糖化不超38°C,发酵前期控温防酸败,蒸馏避免焦糊。2. 卫生管理
工具、环境严格灭菌,避免杂菌污染导致酸酒或异味。3. 酒曲质量
曲种决定风味,如小曲清香纯净,大曲浓香馥郁。附:家庭简易米烧酒做法
1. 原料:糯米5kg、酒曲20g。
2. 步骤:
糯米浸泡8小时,蒸熟后摊凉至30°C,拌入酒曲。装入洁净容器,中央挖洞,25-30°C糖化2天出酒酿。加水1:1稀释,密封发酵15天。蒸馏得米香型烧酒,酒精度约50%vol。此工艺融合了传统经验与现代生物技术,核心在于微生物群落的协同作用及风味物质的精准提取。不同地域(如汾酒、茅台等)因曲种、窖池、原料差异形成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