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烧酒全过程 制作工艺流程

烧酒(中国传统蒸馏酒)的制作工艺因原料和地域不同有所差异,但基本流程遵循固态发酵和蒸馏原理。以下是典型工艺流程及详解:

一、原料选择与处理

1. 原料种类

烧酒全过程 制作工艺流程-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常见原料:高粱(主流)、大米、糯米、玉米、小麦等,高粱因淀粉含量高、单宁适中为优质选择。

2. 预处理

  • 粉碎:高粱需破壳成4-6瓣,增大蒸煮接触面积(部分工艺整粒发酵)。
  • 浸泡:温水浸泡8-12小时,使颗粒吸水膨胀,缩短蒸煮时间。
  • 蒸煮:常压或高压蒸煮至“熟而不黏、内无生心”,淀粉充分糊化,便于后续糖化
  • 二、糖化(淀粉转化为糖)

    1. 摊凉

    烧酒全过程 制作工艺流程-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蒸熟原料摊开冷却至25-30°C(避免高温杀死酒曲微生物)。

    2. 加曲

  • 酒曲类型:小曲(米曲,含根霉、酵母)或大曲(麦曲,多菌种复合)。
  • 用曲量:通常为原料的0.5-1.5%,依曲种调整。
  • 拌曲:均匀混合酒曲与原料,确保微生物分布均匀。
  • 3. 糖化培养

    烧酒全过程 制作工艺流程-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温度控制:28-32°C,堆积或入缸静置24-48小时。
  • 糖化标志:原料表面出现白色菌丝,散发甜香,醅料微粘。
  • 三、发酵(糖转化为酒精)

    1. 入窖/入缸

  • 糖化后物料转入发酵容器(陶缸、泥窖),压实密封。
  • 固态发酵:不加水,依靠原料本身水分(含水量约60%)。
  • 2. 控温发酵

  • 温度阶段:
  • 前缓:初始24-48小时,升温至30-35°C,酵母活跃产酒精。
  • 中挺:维持高温3-5天,酯化反应生成风味物质。
  • 后缓落:温度逐渐下降,发酵进入尾声,总时长15-30天(依工艺而异)。
  • 3. 发酵终点判断

  • 酒醅松散,有浓郁酒香,酸味适中,无霉变或刺鼻异味。
  • 四、蒸馏(提取酒精及香气成分)

    1. 装甑

  • 酒醅松散均匀装入蒸馏甑桶,遵循“轻撒匀铺”原则,避免蒸汽短路。
  • 2. 蒸馏过程

  • 分段取酒
  • 头酒:初馏液(约5-10%),含甲醇、醛类等低沸点物质,需截取(掐头)。
  • 中段酒:酒精度60-70%vol,酯香浓郁,为优质基酒主体。
  • 尾酒:酒精度低于50%vol,含高级醇、酸类,单独收集(去尾)用于复蒸。
  • 3. 火候控制

  • 大火追尾:初期大火快速出酒,后期小火收尾,提高出酒率。
  • 五、陈酿与勾调

    1. 老熟陈酿

  • 新酒需陶坛储存1-3年,通过氧化、酯化反应柔化辛辣感,提升醇香。
  • 2. 勾兑调味

  • 按风味需求调配不同批次、年份基酒,或添加调味酒平衡口感。
  • 六、关键工艺要点

    1. 温度控制

  • 糖化不超38°C,发酵前期控温防酸败,蒸馏避免焦糊。
  • 2. 卫生管理

  • 工具、环境严格灭菌,避免杂菌污染导致酸酒或异味。
  • 3. 酒曲质量

  • 曲种决定风味,如小曲清香纯净,大曲浓香馥郁。
  • 附:家庭简易米烧酒做法

    1. 原料:糯米5kg、酒曲20g。

    2. 步骤

  • 糯米浸泡8小时,蒸熟后摊凉至30°C,拌入酒曲。
  • 装入洁净容器,中央挖洞,25-30°C糖化2天出酒酿。
  • 加水1:1稀释,密封发酵15天。
  • 蒸馏得米香型烧酒,酒精度约50%vol。
  • 此工艺融合了传统经验与现代生物技术,核心在于微生物群落的协同作用及风味物质的精准提取。不同地域(如汾酒、茅台等)因曲种、窖池、原料差异形成独特风格。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