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浓香型白酒的酿造过程中,确实需要适量加水,但加水的时机、方式和目的与传统液态发酵或勾调阶段不同。以下是具体分析:
1. 原料处理阶段:润粮与蒸煮
高粱、小麦等原料在蒸煮前需进行润粮(浸泡),目的是让谷物吸水膨胀,便于后续蒸煮糊化。此时会加入少量水(通常水温较高),使原料吸水率达到一定比例(如40%-50%),但水量以“润透而不积水”为原则,仍保持固态状态。
蒸煮过程中,水蒸气渗透原料,进一步促进淀粉糊化,但并非直接向原料中加水。
2. 发酵阶段:固态发酵的湿度控制
浓香型白酒采用固态发酵工艺,发酵时原料呈松散固态,水分含量较低(约50%-60%)。此时的水分主要来自:
3. 蒸馏阶段:间接用水
蒸馏时,水的作用是产生蒸汽,通过蒸汽加热酒醅使酒精和香气成分挥发,再冷凝成酒液。这属于工艺用水,不直接加入原料中。
4. 勾调阶段:降度用水
刚蒸馏出的原酒酒精度较高(通常在60%-70%vol),需通过加浆(软化水)调整至商品酒的标准酒精度(如52%vol、38%vol等)。此步骤属于后期勾调,不属于酿造核心工艺,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口感。
降度用水需经过严格处理(如反渗透、活性炭过滤),去除杂质和异味,避免影响酒体风味。
关键总结
常见误区
希望以上解答能帮助您清晰理解浓香型白酒酿造中的用水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