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烧酒(传统固态发酵蒸馏酒)的制作工艺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酿造技术,常见于中国农村和家庭作坊。其核心流程包括原料处理、糖化、发酵、蒸馏和陈酿,以下是详细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原料选择与处理
1. 原料:以高粱、大米、糯米、玉米或红薯为主,高粱因淀粉含量高、单宁适中,是优质选择。
2. 浸泡:原料清洗后浸泡8-12小时(视颗粒大小调整),软化结构便于蒸煮。
3. 蒸煮:常压蒸煮至颗粒裂开、熟透(如高粱需蒸1-2小时),避免焦糊。部分工艺采用"初蒸-焖水-复蒸"法提高糊化率。
二、糖化工艺
1. 摊凉:蒸熟原料摊开冷却至25-30℃,冬季略高(30-35℃)。
2. 拌曲:按原料重量0.5%-1%加入酒曲(小曲为主,如米曲或根霉菌曲),翻拌均匀。传统工艺会保留部分老酒醅作引子。
3. 堆积糖化:堆积成锥形,覆盖麻袋保温24-48小时,期间品温升至40-50℃完成糖化,产生明显甜味。
三、固态发酵
1. 入缸/窖池:糖化后的酒醅转入陶缸或泥窖,压实密封(用黄泥或塑料布)。
2. 控温发酵:
3. 酒醅判断:酒醅松散有弹性,散发浓郁酒香,含酒精度约5-8%vol。
四、蒸馏提酒
1. 装甑:采用木甑或铁甑,酒醅疏松均匀铺放,遵循"轻、松、薄、准、匀"原则。
2. 蒸馏分段:
3. 火候控制:大火出酒,中火收尾,蒸汽温度保持92-98℃,避免焦糊。
五、陈酿与勾调
1. 陶坛贮存:新酒需陶坛陈放6个月以上,酯化反应降低辛辣感。专业窖藏可达3-5年。
2. 勾兑:将不同轮次、年份的酒按比例调配,部分加入药曲可制成特色药香型。
关键技术要点
1. 酒曲选择:小曲糖化力强(800-1200U/g),大曲产香突出但用曲量达20%以上。
2. 发酵控温:超过38℃易产生杂醇油,低于15℃发酵停滞。
3. 蒸馏效率:传统木甑出酒率约30-40%(以57%vol计),蒸汽蒸馏可达45%以上。
4. 甲醇控制:原料果胶含量高(如薯类)需延长初馏时间,头酒截留量增加至15%。
注意事项
此工艺体现了固态发酵酒"双边发酵"(糖化与发酵同时进行)的特点,与液态发酵法相比,其酯类物质更丰富,口感更醇厚,但生产周期较长。现代改良工艺已引入温度自动控制、蒸汽锅炉等设备提升标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