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我国白酒的执行标准有几种

中国白酒作为传统文化的象征,其酿造工艺与品质管理始终遵循着严格的执行标准。目前,我国白酒的规范化体系主要由三大类标准构成: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它们如同三位性格迥异的“守门人”,共同守护着白酒的“身份密码”,既维护了行业的秩序,也保留着不同酒体的独特灵魂。

一、国家标准:白酒的通用身份证

国家标准(GB/T)是白酒行业的“通用语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制定。这类标准以香型分类为核心框架,例如GB/T 10781.1-2021浓香型、GB/T 26760-2011酱香型等,像给不同性格的白酒贴上专属标签。其中GB/T 20821(液态法白酒)与GB/T 20822(固液法白酒)则如同两条,明确划分了酿造工艺的底线。更有GB/T 18356这类地理标志产品标准,让茅台酒这样的“优等生”拥有专属的荣耀认证。

我国白酒的执行标准有几种-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地方标准:地域风味的基因库

当地方特色酒种无法被国标完全涵盖时,DB开头的省级标准便成为“方言保护者”。山东的芝麻香型白酒(DB37/T 1323)带着鲁地独有的焦香,广东的豉香型白酒(DB44/T 552)则浸润着岭南的湿热气息,这些标准如同地方志,将水土气候与微生物群落编织成密码。陕西的凤香型(DB61/T 384)更在国标框架外另辟蹊径,用“酒海陈藏”的独门绝技书写西凤酒的传奇。

三、企业标准:品质突围的实验室

以Q/开头的企业标准是酒企的“军备竞赛场”。五粮液将基酒储藏年限从国标的3年提升至5年,洋河用绵柔指标突破传统香型框架,这些严于国标的自定规则如同精密的仪表盘,将品质刻度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但企业标准并非法外之地,备案时需经受专家组的“灵魂拷问”,市场监管部门还会随时突击检查,确保这些“私人订制”不会沦为营销噱头。

在这套三位一体的标准体系下,中国白酒既保持着传统酿造的精髓,又为创新留下呼吸空间。国家标准像地基确保行业底线,地方标准如窗棂透出地域风情,企业标准则似飞檐展现个性锋芒。它们共同构建的标准化网络,不仅守护着消费者“杯中有真酒”的权益,更让中国白酒在坚守与突破中,持续书写着世界蒸馏酒的东方传奇。

我国白酒的执行标准有几种-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国白酒的执行标准有几种-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