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品酒知识及鉴定实训报告怎么写

白酒品酒知识及鉴定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

1. 掌握白酒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分类、生产工艺、香型特点等。

白酒品酒知识及鉴定实训报告怎么写-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 学习白酒感官品鉴的标准流程和方法。

3. 提升对白酒品质的鉴别能力,能够区分不同香型、年份及工艺差异。

4. 结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对白酒市场的专业认知。

白酒品酒知识及鉴定实训报告怎么写-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理论基础

1. 白酒基础知识

  • 分类:按香型分(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凤香等);按工艺分(固态法、液态法、固液结合法)。
  • 原料与工艺:高粱、小麦、大米等原料对风味的影响;发酵、蒸馏、陈酿等关键步骤。
  • 香型特点:例如酱香型(茅台)的酱香突出、幽雅细腻,浓香型(五粮液)的窖香浓郁、绵甜甘冽。
  • 2. 感官品鉴标准

  • 四步法:观色、闻香、品味、回味。
  • 术语规范:例如“醇厚”“绵甜”“余味悠长”“空杯留香”等描述词汇。
  • 三、实训内容与步骤

    1. 实训准备

  • 工具准备:品酒杯(郁金香杯)、白水、吐酒桶、记录表、计时器等。
  • 样品选择:选取3-5种不同香型的白酒(如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建议标注品牌、年份、酒精度。
  • 环境要求:无强烈异味、自然光线充足、室温20-25℃。
  • 2. 实训过程

    (1)观色

  • 观察酒液颜色(透明、微黄等)、挂杯现象(酒泪的流动速度与酒体黏稠度相关)。
  • 记录要点:透明度、颜色深浅、流动性。
  • (2)闻香

  • 第一次闻香:静置杯口10cm处轻嗅,捕捉初始香气
  • 第二次闻香:晃动酒杯后闻香,分辨香气层次(粮香、曲香、陈香等)。
  • 注意事项:避免酒精***鼻腔,可用手扇动辅助。
  • (3)品味

  • 小口啜饮(约2-5ml),含酒液于舌面,感受酸甜苦咸鲜五味平衡。
  • 重点分析酒体的醇厚度、协调性、***感及余味长度。
  • 示例:某酱香型白酒入口绵柔,后段焦糊香明显,余味悠长。
  • (4)综合评价

  • 结合感官体验,按国家标准(如GB/T 33405-2016)对酒体进行评分。
  • 对比不同酒样的差异,分析工艺、储存时间对品质的影响。
  •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

    1. 数据记录

  • 制作表格对比各酒样的感官指标(如香气复杂度、口感层次、余味等)。
  • 示例表格:
  • | 样品名称 | 香型 | 颜色 | 香气描述 | 口感评价 | 综合评分 |

    |-|--|--|-|-|-|

    | 茅台 | 酱香型 | 微黄 | 酱香突出,焦香明显 | 醇厚协调,余味长 | 92 |

    白酒品酒知识及鉴定实训报告怎么写-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五粮液 | 浓香型 | 透明 | 窖香浓郁,粮香足 | 绵甜爽净 | 88 |

    2. 问题讨论

  • 真伪鉴别:如何通过感官识别酒精勾兑酒与纯粮固态酒?(如香气刺鼻、口感寡淡等)
  • 市场案例:某品牌因工艺差异导致批次间品质波动,消费者应如何辨别?
  • 五、实训总结

    1. 收获:掌握了白酒品鉴的标准化流程,提升了对香型差异的敏感度。

    2. 不足:对复杂香气的分辨仍需加强训练。

    3. 应用建议:建议结合化学分析(如气相色谱)进一步验证感官结论。

    六、参考文献

  • 《白酒品评与勾兑技术》(作者/出版社)
  • GB/T 33405-2016 白酒感官品评导则
  • 注意事项

  • 语言规范:使用专业术语,避免主观臆断(如“好喝”“难喝”)。
  • 逻辑清晰:按步骤展开,数据与结论需有依据。
  • 图文结合:可附品鉴现场照片或香气图辅助说明。
  • 希望以上框架能帮助您完成一份结构清晰、内容专业的实训报告!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