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料处理
1. 原料配比
主料:高粱(占比60%-80%),辅以大米、糯米、小麦、玉米(按特定比例混合,如五粮配方)。粉碎要求:高粱需粉碎至4-6瓣,外皮保留完整以利于发酵。2. 润粮与蒸煮
用80℃以上热水浸泡原料8-10小时,使淀粉吸水膨胀。分层装甑蒸煮,先蒸辅料后蒸主粮,控制气压0.1-0.15MPa,蒸煮时间40-60分钟至"熟而不黏"。二、制曲工艺
1. 中高温大曲制作
原料:小麦(或混合大麦、豌豆)粉碎后加水压制成砖型曲坯。发酵温度:曲坯入房后升温至55-60℃,保持5-7天,培养耐高温的芽孢杆菌和霉菌。成品曲标准:断面呈菊花纹,曲香浓郁,糖化力≥800mg/(g·h)。三、窖池准备
1. 泥窖特性
使用百年以上老窖(窖泥含己酸菌、丁酸菌等窖泥功能菌)。窖池维护:每年更换表层窖泥,补充黄水、酒尾等营养物。2. 窖底处理
铺撒稻壳层(厚度5-10cm)作为隔水层,防止糟醅水分过高。四、发酵过程
1. 配料入窖
粮醅比:1:4-1:5(新粮与母糟比例)。分层投料:下层投放新粮,中层为续糟,上层为回糟。2. 发酵参数控制
入窖温度:夏季18-22℃,冬季20-25℃。发酵周期:60-90天(老窖需更长时间)。窖内变化:前3天升温至32-35℃,中期保持稳定,后期缓慢降温。五、蒸馏取酒
1. 混蒸混烧工艺
上甑要求:轻撒匀铺,探气上甑,时间≥40分钟。蒸汽压力:0.02-0.04MPa,流酒温度25-30℃。分段摘酒:头酒(≤0.5%vol,含醛类高)、中段酒(62-68%vol)、尾酒(含高级醇)。2. 量质摘酒
按香气特征分级:特级(窖香突出)、优级(醇甜明显)、普级(略带杂味)。六、陈酿老熟
1. 陶坛贮存
新酒需在陶坛中陈放1-3年,每年自然挥发损耗约3-5%。环境要求:温度15-25℃,湿度70-80%,避光通风。2. 老熟机理
酯化反应:酒中酸与醇生成酯类(如己酸乙酯含量≥2.0g/L)。分子缔合:乙醇-水分子结构重组,降低辛辣感。七、勾调技术
1. 基酒组合
按窖龄分层取酒:底层酒(浓郁)、中层酒(醇和)、上层酒(清爽)。典型配比:陈酒15%+老窖酒30%+新酒55%。2. 调味技巧
添加老酒(5-10年)提升陈味,用酒头增香,酒尾调醇厚度。八、关键控制点
1. 微生物管理
窖泥中己酸菌含量≥1×10^7 CFU/g,乳酸菌占比≤15%。2. 质量指标
主体香气:己酸乙酯≥1.5g/L,乳酸乙酯≤0.8g/L。酸酯平衡:总酸(1.0-3.0g/L)与总酯比值1:2-1:3。注意事项
禁止使用金属容器接触酒醅(防止铁、铜离子污染)发酵期间窖池密封需用无毒塑料布+封窖泥(厚度≥10cm)夏季需加强温度监控,防止倒烧现象以上流程需结合具体酒厂工艺参数调整,传统浓香酒酿造周期通常需要6个月至1年完成基酒生产,优质产品需3年以上陈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