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酒精的易燃性
酒精(乙醇)属于易燃液体,其闪点(可燃蒸气遇火源瞬间燃烧的最低温度)仅为13℃左右。即使常温下,酒精喷雾泄漏或喷洒到空气中时,挥发的乙醇蒸气遇到静电、火花(如地铁设备电火花)或高温(如夏季车厢温度)即可被引燃。
2. 密闭空间的气体爆炸风险
地铁车厢是相对密闭、通风有限的环境。酒精喷雾中的乙醇挥发后,可能在空气中形成可燃气体混合云。当乙醇浓度达到爆炸极限(3.3%-19%体积浓度)时,遇到点火源会引发爆燃(快速燃烧释放高压冲击波,类似爆炸效果)。
3. 压力容器的附加风险
市售酒精喷雾通常为加压罐装(含丙烷、丁烷等推进剂)。这类罐体在高温或外力撞击时可能破裂,导致易燃气体瞬间释放,进一步扩大燃烧或爆炸风险。
4. 实际案例与安全规范
国内外地铁均将酒精类制品列为限制物品。例如中国《轨道交通禁止限制携带物品目录》明确规定,酒精体积浓度>70%的液体禁止携带,浓度≤70%的消毒酒精(非喷雾型)单瓶不超过500ml可少量携带,但喷雾型无论浓度均被禁,因其扩散性和点火风险更高。
地铁禁带酒精喷雾的核心原因是:其挥发气体在密闭空间易达到爆炸浓度,且点火源难以完全避免。此类规定基于火灾动力学原理和公共安全考量,旨在降低群死群伤风险。如需消毒,建议改用酒精凝胶或非易燃消毒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