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常原因
1. 原料中的天然色素
酿酒原料如高粱、玉米等含有单宁、叶黄素等成分,在发酵和蒸馏过程中可能析出,导致酒体呈现微黄色。这是粮食酒的自然现象,不影响酒质。
2. 发酵工艺影响
酱香型或浓香型白酒在高温堆积发酵过程中,可能发生美拉德反应(褐变反应),生成类黑精等有色物质,使酒液微黄。这类工艺多见于传统酿造方法。
3. 长期贮存氧化反应
酒在储存过程中,酯类、醛类等物质与氧气缓慢反应,联酮类化合物积累会使酒色逐渐加深。时间越久,颜色可能越黄,尤其多见于酱香型或浓香型白酒。
4. 容器材质影响
若酒液接触铁质容器或血料裱糊的容器,金属离子溶出可能导致酒色变黄。这种变化需结合容器类型判断。
二、异常原因
1. 人为添加色素
部分商家为模仿老酒,添加焦糖色、柠檬黄等人工色素,导致酒体异常发黄。这类酒可能通过颜色误导消费者,需警惕。
2. 酒质变质
若酒体浑浊、发黄且伴有异味(如酸败味、霉味),可能是微生物污染或储存不当导致的变质现象。此类酒不可饮用。
三、如何判断是否正常?
1. 观察颜色与透明度
正常发黄的散装酒应清澈透明,微黄泛绿或琥珀色;若颜色过深、浑浊或有悬浮物,需警惕添加色素或变质。
2. 闻香尝味
天然发黄的酒香气纯正(如粮食香、酱香),口感醇厚;添加色素的酒可能有刺鼻香精味,变质酒则有酸腐味。
3. 结合香型与工艺
酱香、浓香型酒发黄较常见,清香型酒若明显发黄可能异常。散装酒若宣称“多年陈酿”但价格低廉,需谨慎。
四、建议
散装酒发黄可能是正常工艺或贮存结果,但也存在人为造假或变质风险,需综合判断酒质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