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法律法规依据
1. 《食品安全法》
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包括散装酒)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包装材料和容器需无毒、清洁,不得使用非食品级材料。需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信息等基本信息。2. 《产品质量法》
禁止销售掺杂掺假、以次充好的酒类产品。3. 《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已废止,但部分地方仍参考)
强调散装酒需在固定地点销售,容器需标明相关内容。二、 包装与标签要求
1. 容器材质
必须使用食品级材料(如不锈钢、玻璃、食品级塑料),不得使用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容器(如含铅材料)。2. 标签标识
强制标注内容:产品名称、酒精度(vol%)原料(如高粱、小麦等)生产日期及保质期(若酒精度≥10%vol可免标保质期)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生产许可证编号(如有)贮存条件(如避光、阴凉处)例外情况:餐饮场所自酿自销的散装酒需在盛装容器上公示产品信息。三、 生产与销售资质
1. 生产环节
生产企业需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符合《GB 14881-2013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2. 流通环节
销售者需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经营项目需包含“散装酒类销售”。四、 禁止性规定
1. 掺假与非法添加
严禁添加工业酒精、塑化剂或其他非食用物质。甲醇含量需符合《GB 2757-2012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标准(≤0.6g/L)。2. 未成年人保护
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产品。五、 地方性规定
部分地区对散装酒有额外要求,例如:
四川省:要求散装白酒必须使用密闭容器,并标注出厂检验合格证明。广东省:禁止流动摊贩销售散装酒,固定场所需公示检验报告。六、 消费者提示
购买散装酒时需注意:
1. 选择正规商家,查看标签是否完整。
2. 索要并保留购买凭证。
3. 警惕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产品,可能存在质量风险。
七、 违规处罚
违反规定可能面临:
没收违法所得及产品罚款(最高可达货值金额30倍)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制售假酒致人伤亡)。建议生产经营者咨询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确保符合最新要求。如需具体操作指南,可参考《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关于非预包装食品的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