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环节中的塑料接触
1. 塑料设备迁移
白酒酿造和储存过程中使用的塑料管道、酒泵乳胶管、接酒桶等设备可能含有塑化剂(如DBP、DEHP)。这些物质易溶于酒精,尤其在高温或长时间接触时更易溶出。例如,使用塑料管道输送白酒会导致DBP含量显著升高。
2. 密封材料与包装
塑料瓶盖、内塞、封酒缸的塑料布等包装材料也可能释放塑化剂。低质量塑料(如PVC)风险更高,尤其是酒精浓度高的酒类更易溶解塑化剂。
二、原料与环境污染
1. 原料污染
酿酒原料(高粱、大曲、稻壳等)可能因环境污染(土壤、水源)含有微量塑化剂。例如,大曲中DBP含量较高,可能通过发酵过程进入酒体。
2. 水源带入
酿酒用水若受邻苯二甲酸酯污染,且在净化过程中未被完全去除,也可能成为塑化剂的来源。
三、非法添加行为
少数企业为追求酒液粘稠或挂杯效果,可能非法添加塑化剂(如DBP)以模仿陈年酒的外观。但此类情况较为罕见,且非行业主流。
四、储存与运输影响
1. 时间与温度
长期储存或高温环境会加速塑化剂从塑料容器中迁移。例如,使用塑料桶存放白酒时间越长,塑化剂溶出量越高。
2. 酒精浓度
酒精浓度越高,对塑化剂的溶解能力越强,导致迁移量增加。
五、行业标准与风险控制
目前,我国规定白酒中DEHP和DBP的安全限值分别为5mg/kg和1mg/kg。大型酒企已逐步采用不锈钢替代塑料设备(如宝钢为酒厂供应不锈钢储罐),并通过严格质检降低风险。
白酒塑化剂的生成主要源于生产、储存过程中与塑料制品的接触迁移,以及环境污染和原料残留。消费者可通过选择正规品牌(其生产过程更规范)和避免用塑料容器长期存酒来减少风险。值得注意的是,酒精本身的健康危害远大于塑化剂,适量饮酒更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