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几种常见白酒酒曲的传统配方及制作方法整理,供参考学习。实际制作需结合经验调整,建议初次尝试者先小规模试验。
一、大曲(传统固态发酵酒曲)
1. 浓香型大曲(以小麦为主)
小麦90% + 大麦5% + 豌豆5%
1. 原料粉碎:小麦、大麦、豌豆混合粉碎至颗粒状(非粉末);
2. 加水拌料:加40%-50%清水拌匀;
3. 踩曲成型:压入曲模踩实成砖块状;
4. 入房培养:曲坯在曲房内控温发酵(前期25-30℃,后期40-50℃),定期翻曲;
5. 干燥储存:发酵30-40天后阴干,存放3个月以上使用。
2. 酱香型大曲(高温大曲)
小麦粉碎后加水拌合,高温发酵,多次翻曲促进微生物繁殖。
二、小曲(半固态/液态发酵酒曲)
1. 传统米小曲(家庭自酿适用)
大米粉80% + 辣蓼草粉10% + 桂树叶粉5% + 甘草粉5%
1. 混合原料,加清水搓成小圆粒;
2. 铺于竹匾中,覆盖稻草保温(25-30℃);
3. 24-36小时后表面长出白色菌丝,晒干备用。
2. 药曲(添加中草药)
米粉50% + 麦麸30% + 中草药20%(如辣蓼草、陈皮、丁香、桂皮等)
中草药煎煮取汁,与米粉、麦麸混合制粒,发酵后干燥。
三、麸曲(现代液态发酵常用)
麦麸70% + 稻壳30% + 糖化酶菌种(黑曲霉、根霉等)
1. 麦麸与稻壳蒸煮杀菌;
2. 冷却后接入菌种孢子液;
3. 控温28-32℃培养48小时,干燥后粉碎使用。
四、红曲(用于特色黄酒/白酒)
大米 + 红曲霉菌种
大米浸泡蒸熟,接种红曲霉,控温发酵7-10天,产生红色素后晒干。
注意事项
1. 卫生条件:工具、环境需严格消毒,避免杂菌污染。
2. 温度控制:不同阶段需精准调控温度(误差±2℃)。
3. 原料选择:粮食需无霉变,水质建议用纯净水。
4. 发酵时间:根据气候调整,夏季缩短,冬季延长。
5. 储存方式:干燥避光保存,防潮防虫。
酒曲使用方法
如需更专业的工业化配方或特定香型(如清香型、米香型)酒曲细节,可进一步提供具体需求。建议新手从购买成品酒曲开始学习,掌握基础后再尝试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