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0823-2007 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特香型白酒的技术规范,规定了特香型白酒的术语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等。以下是该标准的关键内容概要: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经传统固态法发酵、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特香型白酒,不适用于液态法或固液结合法生产的白酒。2. 术语定义
特香型白酒:以大米为原料,以中高温大曲(制曲温度≥50℃)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传统工艺酿造,具有“香气幽雅、醇厚绵甜、香味协调、余味悠长”风格特征的白酒。3. 技术要求
(1) 感官要求
色泽:无色或微黄,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沉淀物。香气:幽雅舒适,具有特香型白酒的复合香气。口感:醇厚绵甜,酒体协调,余味净爽。风格:具有本品典型风格。(2) 理化指标
| 项目 | 要求(酒精度41%vol~68%vol) |
|--|--|
| 总酸(以乙酸计) | ≥0.40 g/L |
| 总酯(以乙酸乙酯计)| ≥1.20 g/L |
| 己酸乙酯 | 0.30~2.00 g/L |
| 固形物 | ≤0.90 g/L |
4. 生产工艺特点
原料:以整粒大米为主,部分企业可能添加少量辅料(如麸皮)。制曲:采用中高温大曲(制曲温度≥50℃),微生物种类丰富。发酵容器:使用红褚条石窖(江西地区特有),窖泥微生物对风味形成有重要作用。发酵周期:一般为30~45天,部分企业延长至60天以上。5. 标志与包装
产品标签需标注产品类型(特香型)、酒精度、原料、执行标准(GB/T 20823)、生产许可证编号等信息。包装应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避免污染和破损。6. 与其他香型的区别
特香型白酒的典型特征是“三型具备犹不靠”(浓、清、酱香兼有但不偏倚),其风味物质中富含丙酸乙酯、乳酸乙酯等酯类成分,与浓香型(己酸乙酯为主)、酱香型(酚类物质突出)有明显差异。
注意
标准更新:截至2024年,GB/T 20823-2007 仍为现行有效标准,但部分企业可能执行更严格的内控标准。查询原文:如需完整内容,可通过“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或咨询当地标准化机构获取。如需进一步解读或应用建议,请补充具体问题! uD83CuDF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