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法白酒酿造工艺流程图
原料处理 → 蒸煮 → 摊凉拌曲 → 入窖发酵 → 蒸馏取酒 → 贮存老熟
详细步骤解析
1. 原料处理
原料:高粱为主(可搭配小麦、玉米等),要求颗粒饱满、无霉变。粉碎:部分原料需粉碎(如酱香型保留整粒,浓香型粉碎至4-6瓣),增加发酵接触面积。润料:加水浸润,使淀粉吸水膨胀,便于后续蒸煮。2. 蒸煮(糊化)
目的:使淀粉颗粒破裂(糊化),便于后续糖化。方法:原料装甑(蒸锅),高温蒸汽蒸煮至“熟而不黏、内无生心”。特殊工艺:酱香型采用“清蒸”工艺,浓香型多用“混蒸混烧”(原料与酒醅同蒸)。3. 摊凉拌曲
摊凉:蒸熟原料摊开降温至25-35℃(依香型调整)。加曲:按比例加入酒曲(大曲、小曲或麸曲),拌匀。大曲:以小麦、大麦等制成块状曲,含多种微生物(如酱香型用高温大曲)。拌曲量:通常为原料的15-30%(依曲种和工艺调整)。4. 入窖发酵
入窖:将拌曲后的酒醅(原料+曲)转入发酵窖池(泥窖、石窖或陶缸)。密封发酵:温度控制:窖内温度逐渐升高,酱香型可达40-50℃(高温堆积发酵)。发酵周期:浓香型约45-60天,酱香型需30天以上(多轮次发酵)。微生物作用:曲中的霉菌、酵母菌等将淀粉转化为糖,再转化为酒精及风味物质。5. 蒸馏取酒
装甑蒸馏:发酵后的酒醅分层装甑,通过蒸馏提取酒精和香气成分。分段摘酒:头酒:含低沸点物质(如甲醇),量少且辛辣,通常单独存放或舍弃。中段酒:酒体纯净,风味最佳,作为优质基酒。尾酒:酸类物质多,回窖或再次蒸馏。6. 贮存老熟
陶坛陈放:新酒需在陶坛中贮存1年以上(酱香型需3-5年),通过氧化、酯化等反应提升风味。勾调:不同批次、年份的基酒按比例调配,形成最终产品。关键工艺特点
1. “固态”核心:全程无游离水,原料呈疏松固态,利于微生物富集和风味物质生成。
2. 多菌种协同:大曲中的霉菌、酵母菌、细菌共同作用,形成复杂香气。
3. 地域依赖性:窖池微生物群落(如浓香型老窖泥)决定酒体风格。
不同香型的工艺差异
| 香型 | 典型代表 | 发酵容器 | 用曲类型 | 工艺特色 |
|-|--|--|--||
| 酱香型 | 茅台 | 石窖 | 高温大曲 | 两次投料、八次发酵、高温制曲 |
| 浓香型 | 五粮液 | 泥窖 | 中温大曲 | 续糟配料、泥窖老熟 |
| 清香型 | 汾酒 | 陶缸 | 低温大曲 | 地缸发酵、清蒸清烧 |
通过以上流程,固态法白酒得以保留丰富的天然发酵产物,形成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其工艺复杂度高,但成品酒品质远优于液态法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