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酒的世界里,一串数字“26761”常让人陷入疑惑:它究竟是粮食酿造的“身份证”,还是勾兑酒的“遮羞布”?作为国家标准GB/T 26761-2011的执行者,它的,其实藏在一场关于“纯粮”与“工艺”的微妙博弈中。
一、标准定义:小曲固态法的双重性格
GB/T 26761-2011是国家为小曲固态法白酒制定的“行为准则”。它要求酒必须用粮谷(如大米、高粱)为原料,以传统小曲为发酵剂,经历固态糖化、蒸馏等工序完成酿造。从表面看,这像极了粮食酒的“模范生”标准。但争议在于,它并未明确禁止添加食用酒精或香精,这让部分企业有了“钻空子”的机会。
二、原料与工艺:粮食与酒精的拉锯战
小曲固态法白酒的原料虽以粮食为主,但小曲本身可能含有豌豆、大麦等杂粮,导致“纯度”不如大曲酒。更关键的是,若酒厂在酿造后掺入食用酒精或香料,即便符合26761标准,酒的本质也会从“粮***华”变成“酒精混合物”。例如,某些品牌宣传“纯粮酿造”,配料表却悄悄标注了食用酒精,这便是标准的灰色地带。
三、执行标准争议:信任与质疑的交织
有人认为26761是粮食酒的“保护伞”,因为它强制规定固态法工艺;另一派则指出,标准未对添加剂设限,导致“合法勾兑”现象存在。例如,网页8提到:“小曲固态法白酒的要求基本和大曲固态法白酒差不多”,但实际市场中,部分产品仍被曝出勾兑行为。这种矛盾,让消费者不得不像侦探一样,从标签中寻找真相。
四、辨别真伪:配料表与感官的双重验证
想要判断一瓶26761标准的酒是否纯粮,需“一看二试”:
纯粮酒入口醇厚、香气自然,而勾兑酒常有刺鼻酒精味或甜腻感,如同“化浓妆的演员”。
五、健康与选择:理性饮酒的智慧
无论是否勾兑,过量饮酒都会伤害身体。但纯粮酒因含有粮食发酵产生的酯类物质,口感更柔和,宿醉反应较轻。选择时,可优先认准GB/T 10781(浓香/清香型)等明确禁止勾兑的标准,或信赖老牌酒厂的高端产品。毕竟,“喝酒喝的是文化,更是健康”。
总结
GB/T 26761-2011像一位“双面人”:它既承载着传统固态法工艺的匠心,又因标准漏洞为勾兑行为留下缝隙。消费者需透过标签看本质,用配料表和感官测试揭开酒的“真面目”。在白酒江湖中,理性选择与适度品饮,才是对味蕾和身体的双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