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为什么颜色发黄的原因

一、原料因素

1. 粮食中的天然色素

  • 高粱、玉米等原料含有单宁、叶黄素、原花青素等天然色素。例如,玉米中的叶黄素在蒸馏过程中会部分溶解于酒液,赋予酒体微黄色。
  • 某些高粱品种的果皮富含原花青素,这些物质在发酵后也会导致酒液偏黄。
  • 2. 美拉德反应

    白酒为什么颜色发黄的原因-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在酸性发酵环境中,粮食中的氨基酸与还原糖发生美拉德反应,生成类黑精等棕黄色物质,使酒体颜色加深。
  • 二、酿造工艺影响

    1. 高温工艺

  • 酱香型白酒采用高温堆积发酵(50-65℃),促进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反应,生成焦糖色素和联酮类化合物,这是酱酒出厂即带微黄的主要原因。
  • 高温大曲的使用增加了吡嗪类物质的生成,进一步加深颜色。
  • 2. 发酵与蒸馏过程

  •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酯类、醛类(如丁二酮)和酮类化合物具有天然黄色,尤其酱香型酒中联酮类物质含量较高。
  • 多次蒸馏(如酱香酒需七次取酒)可能导致颜色物质的积累。
  • 三、储存条件与时间

    1. 陈化反应

    白酒为什么颜色发黄的原因-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长期储存时,酒中的醇类氧化为醛类,并与氨基酸发生褐变反应,生成黄色物质。
  • 联酮类化合物随储存时间增加而累积,酒液逐渐由无色转为黄、绿黄甚至绿色(极端长期存放)。
  • 2. 容器材质

  • 陶坛储存时,酒体与陶土中的金属离子(如铁、锰)接触,催化氧化反应,导致颜色加深。
  • 酒海(传统木制容器)中的涂料成分(如猪血、石灰)可能析出铁离子,使酒液微黄。
  • 四、香型差异

    1. 易发黄的香型

  • 酱香型(如茅台):因高温工艺和联酮类物质丰富,变黄最显著。
  • 浓香型兼香型:储存时间较长后可能呈现微黄。
  • 2. 不易发黄的香型

    白酒为什么颜色发黄的原因-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清香型(如汾酒)和米香型:工艺追求纯净,储存后仍保持无色。若此类酒发黄,可能是质量问题或人为添加色素。
  • 五、人为因素

    1. 添加剂勾兑

  • 不法商家可能添加焦糖色、柠檬黄色素等,伪造“老酒”外观。
  • 假老酒常通过浸泡有色物质或直接调色实现。
  • 六、颜色与品质的关系

  • 颜色非绝对标准:变黄是自然陈化的现象之一,但并非所有黄酒均为优质老酒。需结合酒体粘稠度、香气复杂度、回味长度等综合判断。
  • 极端颜色需警惕:深黄或琥珀色可能为人工色素添加,正常老酒应为微黄透明或绿黄色。
  • 白酒发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酱香型酒因工艺和成分特性最易显黄。消费者在选购时,需结合香型特点、储存时间及感官指标综合判断,避免仅凭颜色盲目追求“老酒”。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