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规药材(无毒性,如枸杞、人参、当归等)
时间范围:15天至3个月。说明:根茎类药材(如人参、黄芪)需泡1-3个月;花果类(如枸杞、红枣)15-30天即可。高酒精度(60度)可加速有效成分析出,但需定期摇晃(每周1-2次)促进溶解。2. 含毒性或***性药材(如附子、川乌)
时间范围:不超过1个月(需专业指导)。注意:此类药材必须经炮制处理,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控制剂量和浸泡时间,避免毒性残留。3. 关键影响因素
药材形态:整株或大块药材需延长至3个月以上;粉碎药材可缩短至2周。环境温度:20-25℃常温浸泡最佳,高温环境(如夏季)可减少10-15天,但需避光存放。饮用目的:保健用:15-30天即可饮用,可分批续酒2-3次。治疗用:需足量浸泡1-3个月,确保成分充分溶出。4. 安全性提示
密封避光保存,使用玻璃或陶瓷容器,禁用塑料。首次开封后需过滤药渣,转存于深色瓶内,冷藏可延长保质期至1-2年。出现浑浊、异味立即停用。5. 优化建议
分阶段浸泡:先泡根茎类2个月,再加入花果类继续泡1个月。酒精度调整:60度酒可直接使用,若用于内服,可于饮用前兑水或低度酒稀释至40度左右。建议制作前咨询中药师,根据具体药材配伍确定最佳方案。若为外用(如跌打酒),浸泡时间可缩短至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