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勾兑除苦剂比例

在白酒勾兑过程中,若需使用除苦剂改善酒体的苦味,需根据具体原料、工艺和酒体特点进行调整。以下是一般性建议和注意事项:

一、常见除苦剂及比例参考

1. β-环糊精

白酒勾兑除苦剂比例-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用量:0.1%~0.3%(以酒体总量计,即每升酒添加1~3克)。
  • 作用:包埋苦味物质,柔和口感。
  • 用法:先用少量酒溶解后,再缓慢加入酒体中搅拌。
  • 2. 蛋白糖(纽甜、三氯蔗糖等)

  • 用量:0.005%~0.02%(需严格按国家标准GB 2760执行)。
  • 作用:掩盖苦味,增强甜感,但需避免过量导致甜腻。
  • 3. 甘草提取物

  • 用量:0.05%~0.1%(或根据提取物浓度调整)。
  • 作用:天然甜味剂,兼具增香和调和苦味效果。
  • 4. 酸类调节剂(如柠檬酸、乳酸)

    白酒勾兑除苦剂比例-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用量:0.01%~0.05%(根据酒体酸度调整)。
  • 作用:酸味可平衡苦味,但需避免破坏酒体协调性。
  • 二、勾兑操作步骤

    1. 小样试验

  • 取100ml原酒,按梯度添加除苦剂(如0.1%、0.2%、0.3%),记录感官差异。
  • 静置24小时后品评,选择最佳比例。
  • 2. 批量勾兑

  • 根据小样试验结果,计算总量并精确称量除苦剂。
  • 分次添加,充分搅拌,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 勾兑后需陈放3-5天,待风味稳定后再过滤装瓶。
  • 三、注意事项

    1. 优先改善工艺

    白酒勾兑除苦剂比例-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苦味可能来源于原料(如单宁过多)、发酵异常(杂醇油偏高)或蒸馏操作不当,建议优先优化工艺,减少依赖添加剂

    2. 合规性要求

  • 确保所有添加剂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
  • 禁止使用非食用物质(如糖精钠等非法添加剂)。
  • 3. 感官平衡

    除苦剂过量可能导致酒体寡淡或异味,需通过专业品评(或消费者测试)调整用量。

    四、辅助方案

  • 陈酿老熟:通过陶坛储存自然氧化,降低苦味物质活性。
  • 多粮搭配:调整高粱、小麦、玉米等原料比例,改善酒体复杂性。
  • 活性炭吸附:针对性吸附杂味物质(用量0.1%~0.5%,需测试后使用)。
  • 建议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操作,确保酒体安全与品质稳定。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