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香味是什么时候开始划分出来的

中国白酒香型划分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正式确立。以下是香型划分的关键时间节点和演变过程:

1. 1965年之前:无香型划分阶段

  • 在1965年之前,中国白酒并未系统化区分香型,主要以地域或品牌命名,例如“烧酒”“高粱酒”等。
  • 1952年首届全国评酒会仅通过市场销售和化验指标评选名酒,未涉及香型分类。
  • 2. 1965年:香型概念的提出

  • 1965年,在四川泸州召开的全国第一届名酒技术协作会上,茅台酒厂发表的《我们是如何勾酒的》首次提出“酱香”概念,并明确了茅台酒的工艺特征。这一研究为香型分类提供了科学依据。
  • 茅台通过分析酒体成分,总结出酱香、醇甜、窖底香三种典型风味,其中“酱香”因类似酱油的香气而得名。
  • 3. 1979年:四大基础香型正式确立

  • 在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中国白酒首次按香型分类评比,确立了浓香、酱香、清香、米香四大基础香型,其他风格独特的酒被归为“其他香型”。
  • 此次评酒会统一了各香型的感官描述标准,例如浓香型的“窖香浓郁”、酱香型的“空杯留香”等。
  • 4. 1980年代至21世纪:香型扩展至12种

  • 随着工艺研究的深入,从“其他香型”中逐渐分离出凤香型(1992年)、兼香型(1993年)、特香型(1988年)、芝麻香型(1996年)、豉香型(1996年)、董香型(药香型)、老白干香型(2004年)、馥郁香型(2005年),最终形成12种主流香型。
  • 例如,董香型因加入中药材的独特工艺于2008年确立,而馥郁香型(酒鬼酒)则在2005年成为第十二种香型。
  • 5. 香型划分的意义

  • 科学分类:香型划分基于工艺、成分和风味特征,例如浓香型以己酸乙酯为主,清香型以乙酸乙酯为主。
  • 市场规范:帮助消费者辨识不同风格的白酒,同时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
  • 白酒香型的划分始于1965年的工艺研究,1979年通过全国评酒会正式形成体系,并在后续40余年中逐步扩展至12种香型。这一过程既反映了中国酿酒技术的多样性,也体现了行业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白酒香味是什么时候开始划分出来的-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白酒香味是什么时候开始划分出来的-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