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利润高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白酒行业常被称作“印钞机”,但它的高利润并非偶然。一瓶售价千元的高端白酒,生产成本可能不到百元,而支撑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品牌、政策、文化三股力量的交织。有人戏称白酒企业“用粮食酿酒,用故事卖酒”,这种从物质到精神的转化,恰是行业暴利的密码。

品牌溢价:故事比酒更值钱

白酒企业深谙“物以稀为贵”的法则。茅台镇年产5万吨基酒,却只投放3万吨成品酒,人为制造的稀缺性让市场始终处于饥饿状态。高端品牌通过历史典故(如茅台“巴拿马摔瓶夺金”)、年份窖藏(泸州老窖1573国宝窖池)等叙事,将产品塑造成“液体黄金”。当消费者为瓶身印着的“***”“珍藏”字样买单时,支付的不仅是酒水成本,更是对身份象征的溢价投资。

白酒利润高不高的原因是什么-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成本控制:粮食与时间的魔术

在四川宜宾的酿酒车间,机械化生产线正将高粱发酵周期压缩到传统工艺的1/3。虽然企业仍强调“古法酿造”,但自动化设备已替代60%的人工操作。以某上市酒企为例,其毛利率常年维持在80%以上,秘诀在于:原料采购锁定粮食主产区,生产端通过规模效应摊薄成本,库存老酒则像金融资产般逐年增值。一瓶存放五年的基酒,价值可能翻了三倍,但酒坛里的微生物变化并不需要企业额外投入。

政策护城河:看不见的手在护航

地方对白酒企业的扶持堪称全方位:贵州仁怀市将茅台发展写入十四五规划核心,四川打造“白酒金三角”经济区,税收优惠、土地审批、环保标准等政策形成隐形保护网。更关键的是消费税改革,现行从价税率20%看似严苛,实则远低于行业。当科技企业为研发投入焦头烂额时,白酒企业只需把广告费做到营收的15%,就能坐享政策红利。

消费场景:社交刚需催生暴利

在山东某县城婚宴上,摆上两瓶标价898元的白酒,主人的面子立即镀了层金。商务宴请中,开瓶费超过菜品价格已成常态——这不是餐饮业倒挂,而是白酒作为“社交货币”的胜利。数据显示,礼品消费占高端白酒销量的40%,这种带有“价格越高诚意越足”属性的特殊商品,构建了需求刚性。即便年轻人喊着“白酒太辣”,也不妨碍父辈在重要场合打开那瓶贴着红飘带的酒。

白酒利润高不高的原因是什么-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化惯性:流淌千年的生意经

从商周时期的祭祀酒器,到唐诗宋词里的“金樽清酒”,白酒早已融入文化基因。在浙江某私募基金,经理人用茅台代替拉菲接待客户,“喝白酒谈生意”成为本土化商务礼仪。更值得关注的是收藏市场:2021年,一瓶1974年的“葵花牌”茅台拍出900万元,这种兼具饮用与投资属性的商业模式,让白酒企业既赚当前利润,又收未来红利。

当茅台市值超过贵州省GDP时,人们突然发现:白酒的高利润本质是文化资本、政策资本与经济资本的共振。但这场盛宴并非永续——随着健康消费观念普及,年轻群体对白酒的疏离感,以及反垄断政策的收紧,这个古老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局。正如酿酒需要把握发酵火候,白酒企业也需在暴利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毕竟,再醇香的故事,也抵不过时代的窖藏。

白酒利润高不高的原因是什么-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