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散装白酒销售规定最新版是什么样的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关注,最新修订的《散装白酒销售管理规定》正式落地,化身“市场守护者”,为消费者拧紧安全阀。新规以“可追溯、可查验、可追责”为核心,要求散装白酒从生产到销售全链条透明化,并首次明确销售场所、包装标识、流通记录等细节,让每一滴酒都能“自证清白”。

资质门槛:持证上岗不可少

散装白酒的销售者再也不能“赤手空拳”做生意了。新规要求,无论是街边小店还是商超专柜,销售散装白酒必须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且经营范围需明确标注“散装酒类”。就连临时摊贩也得在市场监管部门备案,提交供货方资质证明,否则将面临“无证禁售”的铁拳。这意味着,散装白酒的销售正式告别“野蛮生长”,只有合规者才能留在赛场。

散装白酒销售规定最新版是什么样的-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包装标识:信息透明防篡改

过去,散装白酒常被诟病“身份成谜”——装在塑料桶里,标签随意手写,生产日期、原料来源全靠商家一张嘴。新规为散装酒量身定制了“身份证”:容器必须使用食品级材料,标签需完整标注品名、酒精度、生产日期、厂家信息及警示语(如“过量饮酒有害健康”)。更重要的是,标签必须“一次成型”,禁止后期涂改或粘贴,彻底堵住篡改漏洞。

流通追溯:电子台账成标配

一瓶散装白酒从酿造到上桌,要经历多少环节?新规用“电子台账”给出答案。销售者必须通过信息化系统记录每批酒的进货来源、检测报告、销售去向,数据实时上传至监管平台。消费者只需扫码,就能看到这瓶酒的“前世今生”,甚至连勾调比例、贮存时间都一目了然。这种“阳光化”管理,让掺假酒、勾兑酒无所遁形。

宣传红线:擦边营销被叫停

“纯粮酿造”“百年古法”曾是散装白酒的营销法宝,但新规给这些话术划出禁区。商家若无法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或历史工艺证明,不得使用任何暗示品质或功效的词汇。禁止以“免费品尝”“买一赠一”等促销活动诱导消费者过量购买。市场监管部门将定期抽查宣传内容,违规者轻则整改,重则列入“黑名单”。

散装白酒销售规定最新版是什么样的-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消费提示:风险警示摆上台面

散装白酒的销售柜台,如今多了一块醒目的“警示牌”。新规强制要求商家在店内张贴《散装酒消费风险告知书》,明确提示甲醇超标风险、贮存条件及每日饮用量建议。销售时还需主动询问购买用途,若消费者用于泡制药酒或大批量采购,必须额外提供书面使用指南。这一举措,让消费者从“被动知情”转向“主动避险”。

监管利剑:抽查从严罚到痛

新规最狠的一招,是赋予监管“牙齿”。市场监管部门每年对散装白酒开展不少于两次的抽检,重点检测甲醇、塑化剂等指标。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不仅涉事批次全部下架,商家还需承担十倍货值罚款,并公示处罚结果。情节严重者,直接吊销许可证,且五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这种“零容忍”态度,倒逼商家把品质当作生命线。

安全与规范的双赢

散装白酒销售规定最新版是什么样的-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散装白酒的新规,像一位严谨的“管家”,既保护消费者“喝得明白”,又推动行业“洗牌升级”。通过资质审核、信息透明、全程追溯和严惩违规,散装酒市场正从“鱼龙混杂”走向“良币驱逐劣币”。这场改革背后,不仅是法规的完善,更是对传统饮食文化的一种尊重——让散装白酒在安全的前提下,继续承载市井烟火气。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