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浓香型酒制作工艺最简单

浓香型白酒(如泸州老窖、五粮液等)的工艺在传统白酒中确实有其特点,但严格来说,其传统生产工艺并不简单。相较于酱香型白酒的复杂流程(如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浓香型在某些环节上可能显得相对高效。以下是针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析:

一、传统浓香型工艺的核心步骤

1. 泥窖固态发酵

浓香型酒制作工艺最简单-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浓香型白酒依赖“老窖池”(泥窖),窖泥中的微生物群落是风味物质(己酸乙酯为主)的关键来源,需多年培养才能形成优质窖池。

2. 混蒸续糟工艺

原料(高粱等)与酒醅混合蒸煮,蒸馏取酒的同时蒸粮,节省能源,但需精准控制投粮、配糟比例。

浓香型酒制作工艺最简单-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中高温制曲

曲药温度约55-60℃,介于清香型(低温)和酱香型(高温)之间,工艺复杂度适中。

4. 长期发酵

浓香型酒制作工艺最简单-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发酵周期通常为60-90天,短于酱香型但长于清香型(约28天)。

二、为何有人认为浓香型工艺“简单”?

1. 续糟配料的高效性

每次蒸馏后保留部分酒糟(续糟),可反复利用微生物和营养成分,减少原料浪费,工艺连续性较强。

2. 省略重复环节

酱香型需多次蒸煮、取酒,而浓香型通过混蒸工艺一次完成取酒和蒸粮,步骤更集约。

3. 窖池维护的稳定性

一旦老窖成熟(需数十年),微生物群落趋于稳定,后续生产可控性较高,不像酱香型需严格依赖季节性生产(如端午制曲、重阳下沙)。

三、简化版工艺流程(以家庭/小规模制作为例)

若追求简易方法(非传统工艺,风味会有差异):

1. 原料处理:高粱粉碎后浸泡蒸熟。

2. 拌曲发酵:加入浓香型酒曲,放入陶缸密封,控温25-30℃,发酵15-20天。

3. 蒸馏取酒:用小型蒸馏器蒸馏,掐头去尾取中段酒。

4. 短期陈放:存放1-3个月后饮用(传统工艺需数年陈酿)。

⚠️ 注意:家庭自酿无法***老窖池的微生物环境,风味较单一,缺乏复杂的“窖香”。

四、浓香型工艺的不可简化之处

1. 窖池依赖性:老窖泥的微生物多样性是风味核心,无法通过短期培养或添加剂替代。

2. 发酵周期:即便简化,至少需30天以上发酵才能生成基础风味物质。

3. 勾调技术:工业化生产中,勾调是平衡风味的关键步骤,需专业经验。

五、与其他香型的对比

  • 清香型(如汾酒):工艺更简洁(地缸发酵、28天周期),但风味清淡。
  • 酱香型(如茅台):工艺最复杂,周期长达一年,成本更高。
  • 米香型:以大米为原料,工艺简单但风味单一。
  • 结论:浓香型工艺在传统白酒中属于中等复杂度,其“简单”是相对于酱香型而言,但核心环节(如窖池、续糟)仍有较高门槛。若追求正宗浓香风味,工艺无法大幅简化;若自酿尝鲜,可尝试简易版,但需接受风味差异。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