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三种白酒的工艺流程

中国白酒的三大主流香型(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在原料选择、制曲工艺、发酵方式和生产周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味特征。以下是三种香型白酒的工艺流程对比及核心技术解析:

一、浓香型白酒(代表品牌:五粮液、泸州老窖)

核心工艺特点:泥窖固态发酵、续糟配料、混蒸混烧

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三种白酒的工艺流程-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工艺流程

1. 原料处理

  • 原料:高粱为主,配以小麦、糯米、玉米、大米(五粮配方)。
  • 粉碎:高粱粉碎至4-6瓣,其他谷物粉碎更细。
  • 2. 制曲

    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三种白酒的工艺流程-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中高温大曲(55-60℃),以小麦为主,培养周期约40天。
  • 3. 发酵

  • 泥窖:窖池为黄泥筑成,富含己酸菌等窖泥微生物
  • 续糟配料:每轮发酵后保留20-30%的母糟(老窖泥微生物载体),与新粮混合入窖。
  • 混蒸混烧:蒸粮与蒸酒同步进行,酒醅与粮食共同蒸馏,香气物质充分融合。
  • 发酵周期:45-90天,老窖可达90天以上。
  • 4. 蒸馏与贮存

  • 分层取酒:上层酒体偏清爽,下层窖底酒浓郁。
  • 陶坛陈酿1-3年,老酒勾调提升复杂度。
  • 风味来源:泥窖中己酸菌代谢产生的己酸乙酯(主体香),辅以丁酸乙酯、乳酸乙酯等。

    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三种白酒的工艺流程-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酱香型白酒(代表品牌:茅台、郎酒)

    核心工艺特点:高温制曲、堆积发酵、多轮次取酒

    工艺流程

    1. 原料处理

  • 红缨子糯高粱(耐蒸煮),破碎率≤20%。
  • 润粮:95℃热水浸泡16小时,使淀粉充分吸水。
  • 2. 制曲

  • 高温大曲(62-68℃):小麦为原料,培养时曲块温度达60℃以上,富集耐高温菌种(如芽孢杆菌)。
  • 3. 下沙与糙沙

  • 下沙(首次投料):高粱蒸煮后拌曲,堆积发酵48小时(网罗环境微生物),入窖发酵30天。
  • 糙沙(二次投料):加入50%新粮,重复堆积、入窖。
  • 4. 多轮次发酵与取酒

  • 7次取酒:每轮发酵后蒸酒,共7个轮次(周期1年)。
  • 第1-2轮次:酸涩味重(基酒贮存备用);
  • 3-5轮次:黄金轮次,酒体醇厚;
  • 6-7轮次:焦糊香突出。
  • 高温堆积(50-60℃):每轮发酵前堆积3-5天,促进微生物增殖及美拉德反应。
  • 5. 贮存与勾调

  • 基酒陶坛贮存≥3年,加入老酒(10年以上)勾调,总陈酿期≥5年。
  • 风味来源:高温制曲产生的吡嗪类化合物(酱香)、美拉德反应生成的焦糖香、酚类物质。

    三、清香型白酒(代表品牌:汾酒、宝丰酒)

    核心工艺特点:地缸发酵、清蒸二次清、低温制曲

    工艺流程

    1. 原料处理

  • 高粱粉碎至4-8瓣,热水(80℃)浸泡18小时。
  • 2. 制曲

  • 低温大曲(45-50℃):大麦、豌豆混合制曲,培养周期28天,糖化力高。
  • 3. 清蒸清烧

  • 清蒸:原料单独蒸煮,避免杂味;
  • 清烧:酒醅单独蒸馏,酒体纯净。
  • 4. 地缸发酵

  • 陶瓷地缸埋入地下,避免土壤微生物干扰,维持乳酸菌主导的发酵环境。
  • 两次发酵
  • 第一次发酵28天,蒸馏得大楂酒;
  • 酒醅加曲二次发酵21天,蒸馏得二楂酒。
  • 出缸后地缸彻底清洗灭菌,防止杂菌污染。
  • 5. 贮存与勾调

  • 陶缸贮存6-12个月,勾调以乙酸乙酯为主体香(含量≥80%)。
  • 风味来源:地缸隔绝土壤杂菌,乙酸乙酯为主导的"清雅纯净"风格,辅以乳酸乙酯平衡。

    四、工艺对比总结

    | 维度 | 浓香型 | 酱香型 | 清香型 |

    |--|-|-|-|

    | 发酵容器 | 泥窖 | 石窖 | 地缸 |

    | 制曲温度 | 中高温(55-60℃) | 高温(62-68℃) | 低温(45-50℃) |

    | 发酵周期 | 45-90天/轮 | 30天/轮(共8轮) | 28天+21天(两次) |

    | 生产周期 | 3-6个月(基酒) | 1年生产+5年陈酿 | 3-6个月(基酒) |

    | 典型风味 | 窖香浓郁、绵甜甘冽 | 酱香突出、幽雅细腻 | 清香纯正、醇甜柔和 |

    | 主体酯类 | 己酸乙酯 | 多种酯类复合 | 乙酸乙酯 |

    技术关键差异

  • 浓香型依赖老窖泥微生物群落;
  • 酱香型强调高温制曲与多轮次取酒;
  • 清香型通过地缸隔离杂菌保持纯净。
  • 这些工艺差异本质上是通过控制微生物群落结构、酶系活性及美拉德反应程度,定向塑造白酒的香气成分组合。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