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纯粮食酒的生产标准号有哪些

在中国白酒的"身份证"体系中,生产标准号就像酿酒师精心设计的基因密码,每一串数字都锁定了酒的出身与品格。目前最受认可的纯粮固态酒标准包括GB/T 10781.1(浓香型)、GB/T 10781.2(清香型)、GB/T 26760(酱香型)三大核心体系,以及GB/T 10781.3(米香型)等特色标准,这些数字编码如同酿酒界的摩尔斯电码,默默守护着传统工艺的纯粹性。

国标体系:分类与定义

国家标准为纯粮酒搭建起清晰的坐标系。GB/T 10781系列如同坐标纵轴,以香型特征划分疆域:浓香型需经历90天以上泥窖发酵,清香型坚持地缸隔离发酵,米香型则坚守小曲半固态工艺。横轴上,GB/T 26760(酱香型)用"12987"工艺密码——1年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编织出茅台镇特有的时间经纬。这些数字标准如同酿酒业的交通信号灯,规范着原料、工艺、检测等关键路口的通行规则。

纯粮食酒的生产标准号有哪些-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香型密码:标准背后的风味

每个标准号都是解码风味的密钥。GB/T 10781.1浓香型标准规定,己酸乙酯含量需达0.6g/L以上,这是窖池微生物群落的集体签名。GB/T 26760酱香型要求酒体含2000余种微量成分,如同星群般复杂的香气矩阵。清香型GB/T 10781.2则通过乙酸乙酯含量门槛,保持其"清蒸二次清"的纯净感。这些量化指标像精密的味觉天平,确保每种香型都能称量出独特的风骨。

工艺守则:固态法的铁律

所有纯粮固态标准都坚守着"三不原则":不得添加食用酒精,不得使用非谷物原料,不得采用液态发酵法。GB/T 10781.1规定原料粉碎度需保持"梅花瓣"状,保留20%整粒高粱;GB/T 26760要求堆积发酵温度严格控制在40-50℃之间。这些工艺参数如同酿酒师的节气歌,在现代化生产中依然传唱着千年的酿造智慧。

时间法则:陈酿的数学公式

标准号里暗藏着时间变量。酱香型标准规定基酒贮存不少于3年,勾调后还需静置1年,这种"3+1"公式酿造出时光的层次感。浓香型虽未强制规定窖藏年限,但优质酒企普遍执行"双年份制"——基酒窖藏2年,成品酒陈放1年。这些时间参数如同酿酒业的节气历法,用微生物的呼吸节奏丈量着酒体的成熟周期。

纯粮食酒的生产标准号有哪些-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地域印记:地理标准的延伸

部分标准衍生出更精细的地理标签。DB52/T 550(贵州酱香型)在国标基础上增加赤水河流域限定,Q/MTJS 0001S(茅台酒)更是细化到特定窖池群的地理坐标。这些地方标准如同酿酒地图的等高线,将水土气候的微妙差异转化为可量化的品质参数,让"离开茅台镇酿不出茅台酒"的传说有了科学注脚。

在标准号的数字迷宫中,我们找到了纯粮酒的品质罗盘。从GB/T 10781到GB/T 26760,这些看似冰冷的数字编码,实则是传统酿造智慧的现代转化。它们既守护着固态发酵的工艺命脉,又为消费者构建起透明的选择坐标系。当我们在超市货架前凝视这些标准号时,实际上是在与千年的酿酒文明进行着穿越时空的质量对话。

纯粮食酒的生产标准号有哪些-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