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怎么区分酒头酒中酒尾酒

在白酒的蒸馏过程中,酒头、酒中(酒心)和酒尾是根据流出顺序、成分及用途区分的三个关键部分。以下是具体区分方法及依据:

一、按蒸馏阶段区分

1. 酒头(头酒)

怎么区分酒头酒中酒尾酒-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阶段:蒸馏初期最先流出的部分,约占总量的1%-3%。
  • 特点酒精度极高(70-80度),含有大量甲醇、醛类、杂醇油等挥发性有害物质,口感***且带有杂味。
  • 用途:传统工艺中舍弃,现代多作为调味酒或回窖发酵。
  • 2. 酒中(酒心/中酒)

  • 阶段:接完酒头后的中间馏分,约占总量的20%-30%。
  • 特点:酒精度50-60度,有害物质含量最低,口感醇和,香气平衡,是成品酒的核心基酒。
  • 3. 酒尾(尾酒)

  • 阶段:蒸馏末期流出的部分,酒精度低于50度。
  • 特点:酸类物质(如乳酸、乙酸)和杂醇油含量高,口感酸涩、浑浊,带油状物(如亚油酸乙酯)。
  • 用途:部分用于勾调或回窖发酵,提升酒体风味。
  • 二、按酒精度与酒花特征区分

  • 酒头
  • 酒花:大如黄豆(“大清花”),迅速消散。
  • 酒精度:70度以上,可通过加水测试判断(混浊则为酒头)。
  • 酒中
  • 酒花:小如绿豆(“小清花”),逐渐变密。
  • 酒精度:50-70度,品质稳定,适合直接饮用。
  • 酒尾
  • 酒花:细碎层叠(“云花”“二花”),持久性差。
  • 酒精度:40度以下,口感淡薄且浑浊。
  • 三、按成分与健康风险区分

    1. 酒头

    怎么区分酒头酒中酒尾酒-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主要成分:甲醇、甲醛、低沸点脂肪酸酯。
  • 风险:过量饮用易引发头痛、视力模糊。
  • 2. 酒中

  • 主要成分:乙醇、酯类(乙酸乙酯等),香气物质丰富。
  • 优点:有害物质含量最低,适合作为基酒。
  • 3. 酒尾

  • 主要成分:乳酸乙酯、亚油酸乙酯、杂醇油。
  • 风险:杂味重,长期饮用可能加重肝脏负担。
  • 四、传统工艺与现代应用

  • 掐头去尾:为去除有害物质,酒头掐去0.5-1斤/200斤粮食,酒尾截取至酒精度低于10度。
  • 再利用:酒头酒尾可通过二次蒸馏、酯化液制作或回窖发酵提升酒质。
  • 总结

    区分三者的核心依据是蒸馏顺序、酒精度、酒花形态及成分差异。酒头高酒精度但有害,酒心品质最优,酒尾低度且杂味重。现代酿酒通过“掐头去尾”工艺确保安全,同时通过勾调技术最大化利用各段酒液的风味。

    怎么区分酒头酒中酒尾酒-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