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是中国清香型白酒的代表,其酿造工艺以“清、净、纯”为核心,强调自然发酵和精细控制。以下是汾酒传统酿造工艺的关键步骤及特点:
1. 原料选择与处理
原料:以优质高粱为主(需颗粒饱满、淀粉含量高),辅以大麦、豌豆制曲。粉碎:高粱经精细粉碎(要求“四六八瓣”,即破而不碎),便于蒸煮糊化。浸泡与蒸煮:高粱用热水浸泡后,采用“清蒸”工艺(单独蒸粮,避免与酒醅接触),确保粮香纯正。2. 制曲工艺
曲料:大麦和豌豆按比例混合(通常6:4),赋予酒体独特的清香。中低温制曲:曲坯发酵温度控制在40-50℃,培养约28天,形成清香型大曲(断面呈青白色,散发枣花香气)。储存:成曲需存放3-6个月以稳定微生物群落。3. 发酵工艺
地缸发酵:采用陶缸(深埋地下)作为发酵容器,避免土壤杂菌干扰,保持酒醅纯净。清洁工艺:发酵前用花椒水清洗地缸并杀菌,确保无杂菌污染。清蒸二次清:第一次发酵(大茬):蒸煮后的高粱拌曲入缸,低温(20-25℃)固态发酵28天,产基础酒。第二次发酵(二茬):酒醅蒸馏后,再次加曲发酵,提高原料利用率,产调味酒。4. 蒸馏工艺
缓火蒸馏:采用“小火慢馏”法,精准控制蒸汽温度,分离出香气纯净的中段酒(“掐头去尾”保留优质部分)。分段取酒:酒头(含杂质多)和酒尾(酸酯高)另作处理,仅取中段高度原酒(约60-70%vol)。5. 陈酿与勾调
陶坛陈贮:原酒在陶坛中贮存1-3年,促进自然老熟,使酒体柔和协调。勾兑技术:以“酒勾酒”为原则,将不同批次、年份的基酒调配,形成清香醇厚、余味净爽的典型风格。工艺特点总结
“一清到底”:从原料、发酵到蒸馏全程清洁控制,避免杂味。“固态分离发酵”:地缸隔绝土壤,保留单一微生物体系,突出乙酸乙酯为主的清新香气。“清字当头,净字到底”:工艺核心在于纯净,成就汾酒“清香典雅、甘润绵柔”的品质。与其他香型(如浓香型泥窖发酵、酱香型高温堆积)相比,汾酒的工艺更强调微生物环境的纯粹性,这也是其成为“中国白酒酿造教科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