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古法白酒酿酒怎么酿的

古法白酒酿造是一项融合传统工艺与自然规律的复杂技艺,其核心在于遵循“阴阳调和”的哲学理念,通过手工操作和天然微生物的作用实现酒体的醇香。以下是古法白酒的主要酿造步骤及关键技术:

一、原料处理

1. 选料与粉碎

古法白酒酿酒怎么酿的-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选用高粱、小麦等颗粒饱满、无霉变的粮食为主料,辅以稻壳等疏松剂。原料需经石磨或电磨粉碎至梅花状(约四六瓣),以利于后续蒸煮糊化。

关键点:粉碎程度需适中,过细则影响透气性,过粗则淀粉利用率低。

2. 润料与配料

古法白酒酿酒怎么酿的-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按原料与辅料100:25-30的比例混合,加水润料至“湿而不粘”状态,堆积1小时使水分渗透均匀。润料水温需根据季节调整,夏季多用冷水,冬季可稍温。

二、制曲与糖化

1. 天然制曲

以大麦、豌豆等为原料,手工踩制成曲块,采用“两热两晾”工艺控制曲房温湿度,培育富含酵母和霉菌的大曲。汾酒等古法酿造甚至同时使用黄曲、红心曲、后火曲三种曲型,分别增强醇厚感、香气和爽净度。

古法白酒酿酒怎么酿的-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特点:曲块需在曲库陈化3-6个月,通过自然微生物富集形成独特风味。

2. 堆积糖化

蒸煮后的原料摊凉至25-32℃,加入曲粉并拌匀,堆积糖化24小时,利用空气中的微生物将淀粉转化为可发酵糖分。

三、发酵工艺

1. 地缸或窖池发酵

传统采用陶缸或地缸(埋入地下),酒醅入缸后密封发酵21-30天。发酵过程遵循“前缓升、中挺、后缓落”原则:

  • 前6-7天温度升至25-27℃(糖化阶段)
  • 中期(8-11天)稳定在32-34℃(主发酵期)
  • 后期缓慢降温至26-28℃(酯化增香)
  • 汾酒特色:采用“清蒸二次清”工艺,每批原料仅发酵两次,确保酒体纯净无杂味。

    四、蒸馏提纯

    1. 天锅蒸馏系统

    核心设备包括地灶、木甑和铜制天锅:

  • 木甑:百年老杉木制成,内设竹篦过滤杂质
  • 天锅:铜制穹顶冷凝器,利用山泉水循环实现梯度温差(蒸汽78.3℃→冷凝水15-20℃),形成“气液环流”富集酯类物质
  • 2. 九蒸九煮工艺

    每甑投料不超过350公斤,分三个阶段控制:

  • 酒头(0-30分钟):75-80%vol,酯类物质高达1200mg/L
  • 中段(30-120分钟):52-57%vol,醇类物质800mg/L
  • 酒尾(120分钟后):28-35%vol,酸类物质1500mg/L。
  • 五、陈酿与勾调

    1. 陶坛陈化

    新酒需在陶坛中储存至少6个月至5年,通过微氧环境促进酯化反应。清香型酒陈化1-3年,酱香型则需5年以上。

    科学依据:陶坛中的微量元素(如Fe、Cu)可催化酒体老熟,形成“空杯留香”特性。

    2. 勾调艺术

    将不同年份、轮次的基酒按比例混合,辅以调味酒(如酒头、酒尾)调整风味。勾调师需凭经验平衡酸酯比例,使酒体达到“清、爽、绵、甜、净”的统一。

    六、古法特色与科学原理

    1. 五行相生

    天锅系统融合金(铜锅)、木(杉木甑)、水(山泉)、火(地灶)、土(陶坛),形成物质循环,检测显示古法酒含47种特有萜烯类物质。

    2. 时辰规律

    蒸馏作业常在清晨5-7点(卯时)进行,此时醛类物质减少12%,酯香提升15%。

    3. 微生物协同

    地缸发酵隔绝泥土杂菌,依赖环境中的天然微生物群落(如乳酸菌、醋酸菌)协同作用,形成复杂香气。

    古法酿造虽耗时耗力,但其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手工技艺的传承,使得酒体具有不可***的风味层次。现代虽引入数字化监测(如红外热成像、区块链溯源),但核心工艺仍保留30%的传统操作,体现着中华酿酒文明的智慧。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