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鲁大地的酿酒长卷中,秦池酒如同一位跨越千年的匠人,将春秋战国时期田氏酿酒的智慧融入现代陶坛。这瓶52度浓香型白酒,以老龙湾神泉为血脉,用五粮固态发酵工艺作骨,在泥窖微生物的日夜呼吸间,孕育出「甘冽如泉,香浓似绸」的独特风味。当琥珀色的酒液滑过舌尖,仿佛能听见临朐古窖池中六百年代代相传的酿酒秘语,看见标王时代「永远的秦池」在新时代焕发的生机。
千年古法,窖池传承
每一滴秦池酒都浸润着历史的重量。源自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御赐「神池」的酿酒基因,在临朐县三义成酒店遗址的古窖池中完成现代转化。这些窖泥中栖息着经年累月驯化的微生物群落,如同活态酿酒博物馆,将高粱、小麦、糯米、玉米、大米中的淀粉层层分解。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其「分层起糟」工艺——酿酒师像考古学家般细致区分窖池各层糟醅,将上层的花果香、中段的粮香与底部的陈香精准分离,再通过「双轮底发酵」让窖底糟醅经历150天以上的深度醇化,最终形成「窖香浓郁而不艳,陈香幽雅而不浊」的复合香气。
五粮精华,固态发酵
这款52度浓香型白酒堪称五谷的黄金交响曲。高粱贡献挺拔的骨架感,玉米带来蜜甜尾韵,糯米赋予酒体丝绸般的绵柔,而大米与小麦则负责调和香气的纯净度。采用「混烧老五甑法」古法工艺,将新粮与陈糟按1:4比例配伍,在长达90天的发酵周期里,窖池化作微生物的精密实验室:放线菌分解纤维素产生甘甜物质,己酸菌制造窖香主体成分,酯化酶则将酸类转化为馥郁酯香。这种「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发酵曲线,使得酒体既保有52度的高度烈性,又具备令人惊叹的入口顺滑度。
绵柔口感,层次分明
初闻瓶口,熟苹果与菠萝蜜的果香率先跃出,继而窖泥孕育的干枣香、檀木香渐次舒展,尾调藏着若有似无的槐花蜜甜。轻啜入口,酒液如丝绸滑过舌面,前段的甘甜与中段的微苦形成张力,在42℃的体温催化下,酒香从鼻腔温柔返场。这种「一线喉」的畅***,源自「量质摘酒」的极致追求——酿酒师需在78℃-85℃的蒸馏区间,以「掐头去尾」手法截取最纯净的中段酒,再用陶坛陈放三年以上,让醛类物质自然挥发,成就「烈而不辣,香而不艳」的君子之味。
文化赋能,品牌新生
从1996年央视标王的辉煌到世纪之交的转型阵痛,秦池酒如同涅槃的凤凰,在瓶身刻下时代的年轮。如今的复古磨砂瓶设计,复刻了1981年首批「龙湾重酿」的经典造型;「酒海原浆」系列则创新采用百年松木酒海陈储,让木材中的萜烯类物质与酒液深度交融。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文旅+酿酒」模式——东方酱酒文化巷里,游客能亲手参与拌粮、踩曲等18道古法工序,而洞藏酒窖中的私人藏酒服务,让消费者成为酿酒故事的共同书写者。
当月光洒满老龙湾的醴泉,秦池52度浓香型白酒正在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它既是《东镇述遗记札》中令贺元道人「三载游梦」的千年佳酿,也是现代酒柜里那瓶让年轻人惊叹「原来高度酒可以这么柔」的创新之作。从齐鲁大地走向全国的这瓶液体琥珀,用窖池的呼吸、五谷的蜕变、匠心的坚守,讲述着一个关于传承与革新的中国酒魂故事。正如其酒标上蜿蜒的「秦」字篆书,每一笔都浸透着历史,每一划都指向未来。